中国江苏网11月16日徐州讯 近日,江苏睢宁县乡村振兴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采取“沉下去宣讲,扎下身调研,定下心落实”的举措,眼观“民之小处”,立足“民生小事”,答好“民生小题”,着力“三个功夫”,做实“民生事”,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眼观“民之小处” 着力在“小处优做”上下功夫
李集镇郝庄村村民张新英在镇饰品电商产业园一家制衣企业扶贫车间工作两年了,感受到家庭生活条件稳步向好。“家里老伴身体不好,之前日子过得比较拮据。我到厂里上班后生活发生了变化,一年能挣四万多块钱,生活有了盼头。”张新英说。像张新英所在的扶贫车间还有30多名防贫防返贫监测户。“李集镇饰品电商产业园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400万元,形成四栋扶贫固定资产,带动周边群众750人就业,其中防返贫监测户约60人,人均年增收4万余元。”李集镇乡村振兴工作人员彭晓晴说。
在梁集镇花卉产业园从事多肉植物打包工作的毛庄村村民沈艳介绍,“我是通过毛庄村微信群看到村党支部书记发的招工简章才来报名,在这里工作每天能赚100元呢。”梁集镇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人朱彩永表示,梁集镇花卉产业园目前带动就业280人,其中附近的、本镇的低收入户大约有30人在这里打工,工资按天结算,一天有70元到100元不等,每月可增加他们家庭收入近3000元。除此之外,还利用帮促资金建设了葡萄种植大棚、火龙果种植大棚等,全面覆盖防返贫监测户的就业需求。
李集镇饰品电商产业园和梁集镇花卉产业园实施“产业发展”联合“带动就业”助力低收入户增收,是睢宁县乡村振兴局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的一个缩影。该局立足“民之小处”,着力“小处优做”,紧紧围绕“两个增收”要求,打好减负、稳岗、扩就业“组合拳”,为脱贫低收入劳动者端好“饭碗”注入稳稳的力量。以继续巩固好196个扶贫产业园、169个扶贫车间、1520个公益性岗位的就业带动为抓手,促进农民务工增收。结合人居环境整治,优先聘用1520名低收入人口参与农村公厕日常维护和村庄环境长效管护,人均月增收800多元。
立足“民生小事”,着力在“小事大做”上下功夫
睢宁县乡村振兴局紧盯群众急点、难点、愁点、盼点,“真刀真枪”解决问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确保政策连续性的前提下,分类对帮促政策进行延续、优化和调整,确保支持力度与做好衔接要求相匹配。继续落实好医疗救助、防贫保险等帮促政策,扎实做好全县8757名脱贫低收入户防贫防返贫监测工作,对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农户,坚决落实兜底帮促政策。
睢宁县紫金保险公司负责扶贫保险工作的吴姝说,“紫金保险公司实施了‘防返贫保险’,坚持每年为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每人投保22元,对首次罹患规定的40种重大疾病之一的低收入人口,保险公司一次性给予最高3万元赔付。”
答好“民生小题”,着力在“小题必做”上下功夫
在为民服务过程中,睢宁县乡村振兴局注重细节,一声问候、几句家常,背后都蕴含着实实在在的民生冷暖。
“你好,这里是县乡村振兴局,请问您最近生活有没有遇到困难?”疫情防控期间,建档立卡的脱贫低收入户每星期都会接到这样一个温情电话,确保防贫防返贫得到有效监测。面对疫情冲击,睢宁县乡村振兴局既抓“普惠”,又抓“特需”,在统筹兼顾中有效实现了“精准为民”,跑出了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加速度”。设立的88345373帮促服务便民热线,成为群众表达诉求的畅通渠道,各科室主动出击,征求群众意见,一声声倾诉化为主动作为的动力,一条条民意变成了扎实有效的措施。
睢宁县乡村振兴局分赴庆安镇龙集社区和杜朱村进行理论宣讲,并开展乡村公益医疗互助捐赠活动,现场的党员、群众积极踊跃参与。庆安镇龙集社区老党员刘雅忠说:“我感觉身边有一些生病的人,家庭比较困难,希望我捐的钱能给他们带去帮助和希望”。杜朱村原低收入户董为省表示:“我曾经是低收入户,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脱了贫,现在我也要帮助其他人。”该局10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围绕百姓诉求形成点单、派单、接单的工作流程,“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成为广大党员的责任、自觉、常态。睢宁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乡村振兴局负责人姜秀梅深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推进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结时。接下来,将主动介入,灵活运用各项帮促政策,扎实做好相关保障,让脱贫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睢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