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密码、验证码都没给,钱是怎么没的?
2022-09-28 22:25:00  来源:彭城晚报  
1
听新闻

骗子不要验证码就能把钱骗走了吗?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屏幕共享。何为屏幕共享?骗子又是如何利用屏幕共享实施诈骗的?

记者 马国明

案例1

“我都没给他密码和验证码,我卡里的钱就被转走了?”李女士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8月13日下午,家住泉山区的李女士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安徽省六安市公安局民警,并义正言辞地告诉李女士涉嫌洗钱。在骗取了李女士的信任后,对方通过视频会议软件的屏幕共享功能,获取了李女士银行卡号和密码、身份证照片等信息。随后,在李女士不知情的情况下,分3次从李女士的银行卡分别转出了2万元、1万元和2000元。当李女士发现被骗时,已损失了3.2万元。

案例2

“您好,我是‘京东金融客服’,您是XXX吗?您的个人信息需要变更,如不更改将影响您的个人征信……” 当接到自称是“XX金融客服”打来的电话时一定要小心了,因为骗子来了。

8月5日,沛县张女士在家中接到一个“135”开头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京东客服,要求张女士配合注销京东白条,如不配合将会影响征信。张女士按照对方所说,下载了“腾讯会议”APP,输入对方提供的会议号码加入会议,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按照对方所说进行了操作。当天,张女士发现其工商银行账户向对方银行账户转账共18.2万元。

案例3

9 月18 日,睢宁县睢城镇张女士报警称,她接到一自称京东客服的电话,后按对方提示下载安装“全时云会议”APP、“江苏银行”APP屏幕共享操作。对方以注销白条借贷低利息为由,骗取她通过银行卡向对方提供的银行卡进行转账,共损失20万元。

■民警揭秘

市反诈中心教导员王春雷介绍,在此类电信网络诈骗中,骗子往往冒充“公检法”人员或银行工作人员、金融平台客服人员等,诱导被害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

屏幕共享并非新鲜事物,它类似于多年前的电脑端远程控制功能,即双方建立连接后,对方可远程控制你面前的电脑,当时主要用于远程帮他人维修电脑或找文件等。如今,不少手机会议软件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用于实时演示或教学,却被诈骗分子利用。

“我并没有把自己的银行账号、密码给过别人,为啥银行账户里的钱却被转走了?”不少受害人被骗后,对此深感不解。王春雷说,“我们对冒充‘公检法’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进行了梳理,发现不法分子除了通过微信、QQ与被害人视频聊天,还会使用会议软件与被害人视频聊天,并要求被害人开启屏幕共享。受害人尤其中老年群体,他们对屏幕共享功能缺少认知。屏幕共享会将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全都记录下来,并同步让对方看到,包括弹框显示的短信、微信、其他APP推送的内容等。”

开启屏幕共享后,受害人能看到对方聊天背景为公安局等“公检法”部门,而这其实都是骗子提前录制好的假素材,用于骗取被害人信任。在这种诈骗中,骗子自始至终没有要求被害人将资金转到所谓“安全账户”,仅要求被害人把资金在自己的几张银行卡里来回转移。

开启屏幕共享后,被害人在查询银行账户时,他们的手机号、银行卡号、登录密码、验证码、人脸识别等信息就会暴露于骗子面前,骗子就可以随便登录被害人的网银或第三方支付账户,转走里面所有的钱。李女士就是这样被看到了银行账户及网银密码,对方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银行账户内的钱转走。

■记者体验

记者了解到,目前腾讯QQ、腾讯会议、钉钉及部分办公软件,都有屏幕共享功能。开启屏幕共享后,骗子眼中被害人的手机是啥样的?记者和民警用钉钉进行了模拟操作:双方互加好友后,民警发起屏幕共享,记者点击同意后,民警在他的手机上任意点开几个手机软件,记者通过自己的手机能看到他的所有操作。

随后,民警打开一个网上银行软件,输入账号、密码登录。记者通过共享画面,可看到模拟键盘上的数字跳动,换言之,通过屏幕共享就能轻松掌握对方的账号、密码等关键信息。同时,民警手机上实时弹出的信息、验证码等,记者也能一览无余。

“值得注意的是,该功能一般需要由自己主动发起。”民警说,当发起屏幕共享时,软件也会弹出提示框,提醒“为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在共享屏幕过程中,切勿输入密码,获取验证码,操作银行转账或使用其他金融产品,谨防诈骗。”

■警方提醒

在此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为何被害人会主动发起屏幕共享呢?

“骗子会通过一些骗术,首先骗取被害人信任,例如冒充‘公检法’人员,以审查私人账户等为由,要求被害人配合所谓的调查。”王春雷说,部分人接到此类电话,起初可能并不相信对方身份,但对方准确报出了他们的姓名、身份证号、近期的快递单号等信息后,他们就会信以为真。其实,这部分人的个人信息已被非法泄露,被不法分子掌握。随后,骗子会用一些人们在平时很少接触或不怎么知晓的伪造证件,进一步伪装犯罪过程,引诱被害人主动发起屏幕共享接受“调查”。

民警提醒:公安机关不会以任何名义添加市民微信、QQ好友或通过电话等方式办理案件、出示相关法律文书,更不会以任何名义要求市民进行视频聊天或开启屏幕共享。广大市民一定要重视个人信息安全,不要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这样的操作会让你在陌生人面前毫无秘密可言。涉及私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密码、验证码时,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切勿随意告诉他人自己的银行账户、交易流水、验证码等信息,谨防被诈骗分子掌握从而实施精准诈骗。如遇诈骗请立即拨打110报警。

■ 骗局回放

如果有陌生人给你打电话,并提到某远程视频会议软件、共享屏幕等字眼,就要当心了。下面,是一名受害人的受骗过程和反诈知识点:

“14时18分,我接到+65945673963给我打来的电话,通话时长18分37秒,对方自称是某市公安局户籍管理科的民警,说我有个非法入境记录。”

反诈知识点:搜索一下可知,+65为前缀的电话号码是来自新加坡。目前的诈骗窝点主要都设在境外,所以看到这样的境外来电就要警惕了。

“对方一再坚持,之后让我报警,并帮我转接到自称是××市公安局的警察。接通后我把我的情况跟对方描述了一下,对方说帮我做登记。之后说我名下的民生银行信用卡涉嫌洗钱,我跟对方说我没有办过民生银行的信用卡,对方称我的信息可能被冒用了。”

反诈知识点:报警的正确方式是拨打110,而不是按照来电人提供的信息去拨打电话号码,因为接听电话的可能就是犯罪嫌疑人的同伙。

“对方称让我配合调查,然后告诉了我一个QQ号让我添加。我添加完QQ之后,对方给我发过来一张警官证照片,并让我拦截所有的电话和短信。”

反诈知识点:诈骗分子发送伪造的警官证骗取受害人的信任,让受害人拦截所有短信和来电其实就是担心警方采取劝阻措施,甚至让受害人瞒着亲人、朋友、同事去酒店开房,并阻断所有短信和来电,便于被其完全操控。

“之后对方通过QQ语音跟我说,让我下载某远程会议软件,并在APP内加入其会议,开通共享屏幕,说要审核我的资金。”

反诈知识点:诈骗分子利用远程会议软件的共享屏幕功能,可以第一时间直观地看到受害人在手机上的全部操作,包括登录手机银行账户转账的全过程,随后在受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资金转走。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