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28日徐州讯(记者 彭颂珂 通讯员 刘苏建 胡倩倩)连日来,在睢宁县睢城街道戈圩、朱楼社区,总有一抹藏蓝色的身影穿梭于各家各户,他就是穿着警服的驻村“第一书记”李朋昱。
今年8月,带着组织的嘱托和对驻村工作的热情,李朋昱被派驻到睢城街道戈圩社区、朱楼社区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迅速转换角色,与村“两委”共同带领村民抓党建、强基础、谋发展。
党建引领,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
戈圩社区位于睢城街道东南,面积约3.5平方公里,社区下辖22个村民小组,1019户4312人,党员80余名。驻村后,李朋昱把强建党支部、凝聚党员力量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抓手,在增强组织生活的规范性、实效性上做强党建引领“大文章”。
他带领基层党员群众深入学习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并结合社区实际,充分解读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同时,结合从事公安工作经历,先后为支部党员上好电信防诈骗、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等方面专题党课,进一步夯实党员群众思想根基,提升安全法治素养。
织密“电子围栏”,保障社区治安稳定
“安装摄像头后,能够清晰录下社区每天24小时的影像,如同在村子上方架起一张‘天网’,为全村的治安管理和村民财产安全保驾护航。”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李朋昱始终将提升群众安全感摆在工作首位,借助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在社区主要进出口道路规划安装电子监控摄像头,织密“电子围栏”,并与村两委一起实地踩点、实地调研,进一步保障了社区治安稳定。
一心为民,当好群众“贴心人”
戈圩社区建档立卡户共154户408人,已于2019年底全部脱贫,但社区人均收入仍相对较少。为尽快将自己融入社区,李朋昱的工作场地不是田间地头就是群众家中,沉下心为群众解决身边的“急难愁盼”。哪家该去走访了,哪家该去慰问了,他心头都有一笔“账”,时刻挂念着社区里的低保户和困境儿童。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因地适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成了李朋昱驻村工作的头等大事。“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鼓足老百姓的腰包,是产业振兴的第一步。”李朋昱结合社区实际,与村委商议落实利用流转的土地实施养殖、建设出租标准化厂房等具体举措,带领村民共同走上致富路。
“作为一名公安民警和驻村‘第一书记’,我要用赤诚情怀去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用奉献担当去服务身边的百姓群众。”谈起当“第一书记”的感受时,李朋昱感慨万千。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他真正做到了为民办实事、解难题、谋福利,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睢宁公安的忠诚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