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15日徐州讯 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人大和政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参政议政,代表和委员们通过深入实地履职,广泛到群众中开展调研,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争当促进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助推生态环境建设、民生事项落实、基层文化繁荣。该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为,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要做到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保留村庄的个性、特色和传统,将乡村现代化功能的提升与历史文化保护有机统一起来,留住乡村文脉和乡韵乡愁。王楼村是第一批上榜的江苏省传统村落,古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充满着时代魅力,彰显着文化价值,承载着乡愁记忆。全镇通过多次召开“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议,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完成了对王楼自然村村道两侧外立面整修,壁面图文并茂,白墙黛瓦,诗画一体,焕然一新,宁静古朴、水墨画般的古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了网红打卡地。 大彭镇人大、政协建言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建设,结合协商议事,收集民情民意,推进民生实事办成。镇里先后对大寨河镇区段河道两侧景观绿化及配套设施进行优化配置,水中的荷花既体现出美感又改善了水体生态,通过深入推进开展“水更清”行动,完成河道治理75.032公里,累计清淤43.09万方,清理岸坡垃圾、水草25859吨,打造出整洁水域环境。 以“文化+”为引领,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群众心灵。6月下旬,大彭镇政协工委组织镇里的区级政协委员在镇文化服务中心举行了“喜迎二十大,颂新时代华章”读书会,以读书的感悟促进建言献策高质量,做到建言建到点子上、议政议在关键处。读书会后,委员们围绕大彭镇提升彭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发展近郊游等建设性意见,并建议重视培养新时代文艺型农民,让农民群众当主角,在舞台上展示精神风采,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今年8月,大彭镇原创群舞《古韵大彭庆丰收》在江苏省第七届社会舞蹈暨第九届少儿舞蹈展演中获奖,被徐州市舞协秘书长胡志国称作是“徐州舞蹈的历史性突破”。镇人大、政协共同发力,关注解决群众的急盼事、烦恼事、闹心事。穿过侯楼徐大庄自然村的1.4公里长的大侯线(454镇道)存在路况差、下水道排水不畅的现状,一到雨季,村里路段积水严重,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的正常出行和来往车辆的通行。侯楼村协商议事会组织人大代表、协商议事成员和村民代表,对该路段实地查看,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侯楼徐大庄自然村下水道疏通问题”议题,议题经侯楼村村委会预审通过,镇党委联席会研究同意。随后,召集20名议事代表参加协商议事会议,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通过协商达成共识,一致同意号召村组干部、后勤人员以及热心的村民利用业余时间出义务工,人人多出点力,多动点儿手,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村里自己做下水道盖板,把建设成本控制到最低。目前,线路下水道工程顺利完工,有力提升了人居环境。“人大、政协紧密联手,广泛参与,履职尽责,积极发挥好自身引领作用,为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贡献智慧和力量!”大彭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工委主任刘宝栋说。(黄全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