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徐州泉山:“四纵四横”探索爱心暑托班新模式
2022-09-02 09:5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9月2日徐州讯(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张扬 通讯员 胡鹏程)为协助解决双职工子女、困境青少年儿童暑期“看护难”问题,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今年暑假期间,共青团泉山区委、泉山区民政局联合泉山区行知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以“四纵四横”的模式,共同实施泉山区“泉心守护 青春相伴”爱心暑托班公益项目。

“四纵”课程开发,扩展暑托班课程的深度,本次爱心暑托班的课程由区级配送课程、社会组织开发课程、社会面购买课程、大学生志愿者实践课程等四个层面的课程构成。“四横”主题教育,扩展暑托班开展的广度。

筑牢信仰之基,深化红色文化教育

红色文化生生不息,红色传统代代相传。爱心暑托班工作团队整合力量,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推进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向纵深发展。

团队自5月份以来,精心设计相关教育体系,用好红色资源“活教材”,引导广大青少年认清自己的“根”和“魂”。团队挑选了10本红色书籍,设计了三个大主题单元:记忆中传递的爱国情、奋斗中磨练的小战士、苦难中追逐中国梦,通过三个不同视角传递爱国情怀。开发了“红色阅读盒子”,通过红色游戏、文化感知、动手体验等方式增强青少年红色教育的沉浸感。突出“沉浸式”教学,引导青少年认知、思考、感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激发青少年铭刻历史,从文化基因传承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继承荣光。红色教育我们还通过“线上云端微课+线下演绎课堂”的形式,让孩子们在红色经典阅读和情景演绎过程中,缅怀历史、坚定信仰,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极大热情。

激发创新之源,探索劳动实践教育

在劳动实践中,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锻炼和思想改造,通过劳动实践教育让他们了解社会、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爱心暑托班团队探索劳动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挖掘青少年儿童喜爱的方式进行劳动与实践教育。

在社会组织、企业和社区中,搭建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带着孩子们走进社区,帮助社区打扫卫生、整理材料、引导居民咨询办理业务。创新开展“我是社区小卫士”“我是社区小主人”等系列活动,让青少年自己发现社区的问题,让青少年参与到社会治理工作中。

与此同时,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团队设计了创意手工、科学实验、环保主题等实践课程。在老师的引导下青少年们完成了精美拼豆、“植此青绿”微景观、“神奇的水与火”科学实验等作品。积极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加强孩子们的创意能力,提升青少年的环保意识。

护航成长之舟,开展分众未保教育

为增强未成年人安全意识,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团队开发了系列未成年保护课程和活动。安全教育课程通过一个个具体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通过老师们的正确引导,增强孩子们的自护意识。同时,团队自主开发了“未成年人保护盒子”,整合有力资源共同开发了《童心筑梦:校园防欺凌(学生)/(家长)手册》《守法秘籍》《法治伴我同行——普法宣传之误入法网》《一毒不可友——向毒品say no》等多本手册和绘本,生动形象地将法律知识传授给青少年,让青少年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邀请了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联合开设“法治小课堂”“金融防诈骗”“谁来保护我”等课程,结合典型案例、以案释法,让孩子们及时了解掌握关键信息,切实增强了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传承地方之美,感知非遗体验教育

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古老的历史,同时也有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项目团队通过汲取一些优秀的非遗文化,邀请青年非遗传承人共同开发青少年非遗教育课程,让青少年感受到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之美。非遗体验课程中,徐州面塑非遗传承人李子艺、徐州撕纸非遗传承人翟天麟,通过非遗文化的“青少年化”表达,绘声绘色地为青少年介绍面塑、撕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技巧、文化内涵。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身感受到了面塑、撕纸等非遗文化的魅力;在课堂实践中,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非遗,爱上徐州。

今年暑期,共青团泉山区委、泉山区民政局共同组织了2期爱心暑托班、2场主题研学营、1期线上“红领巾红色阅读训练营”,累计策划课程近600课时,服务人群近1000人次。

下一步共青团泉山区委、泉山区民政局将继续创新爱心暑托班的运营模式,集聚更多资源,通过心贴心服务、实打实办事,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给青少年群体,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标签:文化教育;青少年;信仰
责编:张承辰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