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8日,《新华日报》一版头条“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栏目,刊登了《产业更强 城市更靓 生态更好 徐州:新理念引领转型,高质量续写新篇》一文,全面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徐州聚焦产业、城市、生态“三大转型”,交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合格答卷,以及这十年非凡巨变带给徐州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本报今日予以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建功新时代,奋斗正当时。千万彭城儿女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咬定青山不放松,只争朝夕勇担当,务实落实善作为,坚定不移做好转型文章,在加快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的新征程上砥砺奋进。
从老工业基地到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从资源型城市到区域中心城市,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党的十八大以来,徐州聚焦产业、城市、生态“三大转型”,交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合格答卷。
2017年12月12日和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视察来到徐州,对徐州转型发展实践给予充分肯定。总书记指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徐州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谱写“强富美高”新徐州的精彩篇章。
产业转型,提质增效聚新能
徐州,中国工程机械之都。2021年,徐州工程机械产业规上产值约占全国市场1/5。作为徐州重点打造的“一号产业”,以徐工为代表的徐州工程机械集群是全国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为这座老工业城市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这十年摆脱粗放式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徐工有限、徐工机械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说,4年多来,徐工从全球工程机械排名第7跃升至前三名,提前完成了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时“力争在2025年进入世界前三”的诺言。十年间,徐工加大自主创新,掌握传动与液压等一批核心技术;“世界第一吊”、全球最大塔式起重器、世界最高技术水平摊铺机等众多高端产品震撼亮相;产品远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徐州品牌享誉世界。
同样在这十年,徐州积极抢抓国家和省一系列重大政策机遇,坚持把产业转型作为全面转型的先导任务和龙头工程,在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鲜明导向,持续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加快构建具有徐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江苏唯一兼具国家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双重身份的城市,徐州曾以煤城闻名于世,并延伸发展出煤电、煤焦化、钢铁、水泥、化工等产业。近年来,徐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推动五大传统行业转型升级,18家钢企整合为3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1家焦化厂整合为3家综合性焦化企业、62家水泥企业压减至15家、222家化工企业压减至71家、24家燃煤电厂压减至15家。徐州的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4.5%、降幅全省第一,煤炭消耗减少1798万吨、占全省削减总量的38%,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减少4280万吨、下降约42.7%。
五大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全面完成后,徐州腾退土地2.5万亩,为推动产业“腾笼换鸟”留下充足空间。铜山经开区、利国镇党委负责人史敬峰说:“经历关停一批小钢铁企业的转型阵痛,如今我们依托徐钢集团打造绿色冶金产业转型升级样板区,新招引工程机械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等项目,‘钢铁小镇’实现了涅槃重生。”
“腾笼换鸟”的背后,是徐州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不懈追求。2018年以来,徐州将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规划徐州又将新材料和节能环保新增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
6月16日,协鑫科技旗下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增的年产能3万吨FBR颗粒硅项目在徐州投产,徐州基地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颗粒硅研发与制造矩阵。该公司总经理兰天石说:“过去十年,我们通过技术研发推动企业发展。未来将用数字化力量,让‘智造协鑫’登上世界舞台,助力国家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十年产业转型,“强”的基础愈加稳固。特别是近5年来,徐州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千亿元台阶,迈上8000亿元新量级。新兴产业比重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47.1%,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两番,智能制造、工程机械分别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建设深入推进,国资国企重组等一批重大改革顺利收官。
城市转型,工笔巧画惠民生
“过去一家3口挤在20平方米的小平房,门口是热电厂和橡胶厂,每天大车来往,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寸步难行,全是黑炭泥。”在窗明几净的鼓楼区润和园小区家中,67岁的徐州缝纫机厂退休职工陈芳翻阅着老房子照片,感慨万千。如今,陈芳居住的新社区不仅水、电、热等基础设施齐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城市书屋、体育健身器材、物业安保等服务配套也都一应俱全。“和小区一街之隔,是鼓楼商业圈和地铁站,购物、出行便利得很。”
作为重要的老工业城市,徐州曾留下大量棚户区。5年来,通过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徐州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约7265万平方米,约95万群众实现“出棚进楼”,棚改总量全省第一,棚户区改造连续3年获国务院真抓实干表彰,在全国创出棚改工作“徐州品牌”,获批住建部城市体检样本城市。
“城市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这不仅是徐州市民发自内心的感慨,更是外地人来徐州的直观感受。
城市空间格局日益大气。虽地处平原,但由于多条铁路干线分割、众多丘陵山峰环城、黄河故道穿城而过,徐州城区被分割为多个单元片区。围绕促进城市集约化、组团化发展,徐州逐步形成“一核、双心、六组团、十五个功能集聚区”的空间结构,由此拉开了区域中心城市的框架。
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徐州自古就有“五省通衢”的美誉。如今,徐州把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作为重点,努力把交通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十年间,徐州跨入“地铁城市”行列,建成约92公里城市快速路,市区三环快速路实现闭环,徐沛快速通道建成通车;“米字形”高速铁路已开通6个方向;徐州观音国际机场服务辐射周边四省14个地市,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6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5万吨、年航班起降4.2万架次的需要……
补短板、锻长板,描绘城市的工笔画越画越精细。“十三五”期间,徐州累计实施城建重点工程634项,完成总投资3300亿元。淮海国际博览中心、大龙湖国际会议中心等一批城市功能性项目陆续建成使用,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活力。
7月15日,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开馆,让人“一眼望千年”,感受徐州厚重的历史。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徐州精心设计改造户南巷、文庙街区、城隍庙复建,打造纵贯主城南北的城市文脉,努力唤醒、整合沉睡的文化资源。
放眼淮海,徐州越来越有区域中心城市的“底气”。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目前区域合作已拓展到科技、教育、文旅、卫生等45个领域。从交通互通,到产业交融,再到如今的全方位融合,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不断走向深入。尤其是推动医保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公积金实现跨省互认互贷等,让群众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以城带乡,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徐州高质量完成农房改善3年行动任务,7.23万户农民住上新居。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行政村生活垃圾保洁运收体系实现全覆盖,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1403个乡村建成美丽宜居村庄。
生态转型,青山绿水入画来
盛夏时节,泛舟潘安湖,碧波荡漾,水天一色,山湖相依优美如画;沿途草木葳蕤,飞鸟蹁跹,蝉鸣蛙叫不绝于耳。
难以想象,多年前这里还是徐州最大的一片采煤塌陷地。旱季荒草丛生,雨季水乡泽国。潘安湖湖畔“贾汪真旺”展馆里,一幅幅展示贾汪采煤塌陷地历史的黑白照片,让人触目惊心。
痛定思痛,贾汪先后实施潘安湖、月亮湖、解忧湖、龙吟湖等塌陷地治理工程,完成各类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总面积9万余亩,再造耕地5万余亩,形成湿地景观1.18万亩。
习近平总书记在贾汪区视察时指出,塌陷区要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对采煤塌陷区整治的有益经验,要注意总结推广。
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为徐州生态转型进一步指明方向。徐州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因地制宜制定生态修复行动计划,大力实施119项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推进采煤塌陷地、工矿废弃地、采石宕口等的修复治理,形成了具有鲜明徐州特色的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开创了“石头缝里种出森林城市”的成功范例。
仲夏傍晚,金龙湖畔宕口公园游人如织。曾经,无序的爆破和采掘,让这里岩体破碎、危崖累累。徐州通过覆土栽植、挂网喷播、引水进山等措施,变废为景打造出面积超过22万平方米的大型山地景观公园。如今,公园内绿树掩映,飞瀑叠流,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目前,徐州共完成采煤塌陷地治理26.64万亩、采石宕口治理81处,修复废弃矿山140座,森林覆盖率连续16年全省第一,因地制宜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公园,构建起极富特色的山水城市构架。2019年6月,徐州与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向世界发布《黄淮海平原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标准》《采石宕口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两部技术标准,为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同类城市生态修复提供了技术参考。
十年来,徐州不断在治气、治水、治土上下功夫,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出台《徐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在全省率先建成运行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牵头构建淮海经济区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2021年徐州市区空气优良天数与PM2.5浓度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对各个断面设立“断面长”,全市实现河(湖)长制全覆盖,完成市区75条黑臭水体整治;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全面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制定《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条例》,固废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得到联合国人居署高度肯定。
绿色发展,久久为功。十年来,徐州先后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并荣膺联合国人居奖。最近,国务院同意徐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将以创新引领资源型地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
建功新时代,奋斗正当时。千万彭城儿女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咬定青山不放松,只争朝夕勇担当,务实落实善作为,坚定不移做好转型文章,在加快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的新征程上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