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徐州:纳入统计的市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5535亿元
2022-08-03 14:23: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市场主体有活力,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充沛动能。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激发国有企业活力的重要基础。

这是三年来中国装备制造行业最大规模吸收合并。近日,徐工机械吸收合并控股股东徐工有限暨关联交易事项获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标志着重大资产重组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徐工有限整体上市进入最后实施阶段。

徐工有限作为双百企业试点和国家发改委第四批混改试点和省第一批混改试点备受关注。徐工有限混改圆满收官,引资超210亿元,创当年混改纪录,也是近三年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的一单。混改后的徐工更加聚焦主业,更加聚合资源,更加聚集人才,更加聚力凝心,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了“国有企业控股+核心骨干参股+民营企业持股”的新机制,形成了“红色基因+光荣传统+先进机制”的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徐州市一直在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国资委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推进高质量、优治理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截至今年6月底,市属监管各级混合所有制子企业达到59家,比例达到25.76%。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释放了新活力,激发了新动能,改出了新成效。截至今年6月底,纳入统计的市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5535亿元,位居全省第4位;1至6月份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05亿元,位居全省第2位;实现利润总额41亿元,上缴税费29.56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排名均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市属国资国企已经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稳定器”和“压舱石”。

7月21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5次会议研究通过了《关于对部分市属国有企业实施重组整合的工作方案》,这标志着新一轮市属国有企业战略重组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整合完成后,各市属国有企业主业更加清晰、定位更加准确,功能更加完善、结构更加优化,逐步形成以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徐工集团)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国盛集团)为主体,以城市开发建设运营(新盛集团、产城集团、交控集团、地铁集团、文旅集团)、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国投集团、国源集团)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布局,加快构建具有徐州特色的市属国有企业发展新格局。

加快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国企实力更强劲

重组整合、重大收购、中长期激励、董事会授权、外部董事、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国资国企在公司治理机制改革上持续发力,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据不完全统计,市属国有企业近年来先后引进华润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国电子、中集集团、粤海集团、北京首创、上海复星、比亚迪、东方国际、海康威视、华为等一大批外企、央企、省企和民企,有力推动全市产业升级转型。

徐州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除了徐工有限整体上市将正式实施,新盛集团收购上市公司维维股份实现资产证券化,成为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文旅集团还完成了徐州市九州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的混改增资,实现新三板挂牌,构建企业管理团队和职工与企业利益共享机制。

新田公司与华强方特联手打造方特主题乐园,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源、管理和运营优势,做强做优旅游板块。国盛集团联合徐州恩华、省高投等设立混合所有制创投公司,参与投资的浩通新材料项目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徐州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协鑫集团10个光伏电站项目,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营业收入在集团整体比重超过40%,利润占比超过65%。新城国资与央企招商局集团深入合作,大手笔打造淮海金融集聚区,助力淮海经济区金融中心建设。

全力攻坚上一轮国企改革遗留问题,改革改制、破产重组企业19家,清理注销各级企业344家,激活沉睡国有资产超百亿元。徐州古彭商业大厦有限公司“破产不关门不走人不停业”,由太平洋百货收购实施片区整体开发,打造徐州的“徐家汇”。

新盛集团主动作为,引入德基集团盘活市中心雨润广场项目,建设第二座德基广场,打造淮海经济区商业新地标;盘活民营企业烂尾商业地产项目,成功落地万豪酒店,提升云龙湖景区接待能级,形成高端游住娱一体化平台。

7月22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对部分市属国有企业实施重组整合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本轮改革主要对市属国有企业中新盛集团、新城区国资公司、新田公司、国投集团、国盛集团、环保集团等6家企业进行同业重组整合;对铁矿集团进行更名组建,扩大经营业务范围。

做稳做优新盛集团,聚焦城乡开发建设运营服务、粮食食品产业等两大领域,完善城市功能服务,助力徐州市乡村振兴。转型提升产城集团,将新城区国资公司与新田公司整合组建徐州市产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暂定名)。

发展壮大国投集团,主业定位为能源新能源、双碳环保产业等两大领域,环保集团由国投集团实施整合并管理,成为国投集团二级子企业,市国资委不再列名监管。

优化重整国盛集团,主业定位为金融投资、科技创新及人才服务等三大领域,重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科创集团。

更名组建国源集团,在现徐州铁矿集团有限公司基础上,组建成立徐州市国源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暂定名),主业定位为矿山开采、矿产品加工、市域范围内国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三大领域。

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国企活力更充沛

改革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一招,市场化改革是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始后,各市属企业进一步健全完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各层级企业全面深入实施三项制度改革,加大对关键岗位核心人才、突出贡献员工和管理人员等激励力度,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市国资委坚持面向市场、效益优先,“一企一策”分类制订市场化转型方案,市属国企77项转型任务全部完成,企业划转整合中形成的27个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规范市属企业承担政府性项目权责范围,厘清企业与财政边界,逐步剥离国有企业政府融资平台功能。市场化招聘人员占比100%,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占比近80%,管理人员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累计达到125人,比例达到7.03%,走在全省前列。

大力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明确岗位说明书,制定岗位聘任合同(协议)、任期经营责任书和年度经营责任书等制度文本,以指标为指挥,坚决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

制定实施市属国有企业项目跟投机制,选择9家企业进行试点,目前正进行跟投项目遴选;研究出台超额利润分享方案,率先迈出中长期激励机制创新步伐,企业内生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

徐工有限建立了以职业经理人为主体的现代管理制度,领导班子集体“起立脱帽”,放弃体制标签,实现“转身份、转思想、转作风”。

徐工汽车从上至下签订“军令状”,将经营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严格实行末等调整,比例达到5%以上。

徐工创投将员工跟投作为人才激励约束的主要抓手,要求核心项目团队必须进行跟投,形成利益捆绑。

文旅集团加大职业经理人推行力度,集团层面制定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在园林、酒店、旅游等纯市场竞争领域积极引入职业经理人9名。

新成立的汉风数字公司不设行政级别,除董事长由控股方兼任外,包括总经理在内的所有经理层成员全部市场化招聘,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徐工集团已形成国家级技术中心、海外4大研发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一系列创新平台。“世界第一吊”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神州第一挖700吨矿用液压挖掘机及全球最大旋挖钻机、中国最大电传动装载机、无人驾驶路面机械集群等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地铁集团、徐工集团等市属企业依托中国矿业大学优势平台共同组建徐州市重大科研项目云龙湖实验室,聚焦深地科学与工程领域,推进前沿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的有机互动与深度融合。

专业化法治化监管,国资监管大格局更彰显

市国资委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实行清单管理,建立健全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体制,形成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国企改革大格局,三年行动中,国资监管的专业化、体系化和法治化不断提升。

市国资委把全面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和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三大职责统一起来,深入实施监管,构建完善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监督体系,持续深化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全面打造“徐州阳光国资”品牌,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制订出台《徐州市市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市国资委监管范围、主要内容和工作机制,对由于特殊原因未纳入监管的企业,明确了相应的主管部门。通过机关事业单位办企业和“事改企”两轮改革,承接管好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划入的72家企业资产,市级层面集中统一监管比例达到100%。

履行好出资人职责,出台国资委审批清单并动态调整,指导各市属企业全部制定“三重一大”制度,清晰界定国资委与企业权责边界,做到“不缺位、不越位”。针对国投集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新盛集团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分别研究制定授权放权清单,实行差异化管理。

强化债务管控,研究制定市属国有企业承担政府性项目、规范投融资行为等10个指导性文件,出台债务压降十条措施和债务风险管控实施办法,强化经营性债务全链条管控。2021年,向负债规模临近警戒线的3家企业下发风险提示,叫停风险隐患较大的投资事项,市属监管企业平均融资成本控制在5%以内,总体融资费用减少5.56亿元,负债规模继续控制在合理区间。

市国资委在全省率先建成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部分业务数据与省国资委实现互联互通。

“高质量发展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深化改革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市国资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推动实施新一轮市属国企战略重组为抓手,进一步聚焦三年行动重点任务,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取得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改革实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