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徐州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徐州市财政局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支持推进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引导企业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方面走深迈实。截至7月底,徐州市财政局共下达“智改数转”相关资金7967万元,鼓励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力度。“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经济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加速器,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强调“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徐州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基本完成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截至2021年年底,徐州累计获评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70家,居苏北第一,产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引领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徐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2024年徐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以上。
在今年召开的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以数字化转型助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的提案》,被选为2022年度市政协重点提案。收到提案后,市财政局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迅速建立起局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重点调度、承办处室负责人主抓、经办人具体落实、办公室重点督办的工作机制。该局认真研究提案内容,深入基层调研,从智改数转、科技创新、人才引培等方面,多维度支持数字化转型,助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确保提案办理工作高质量、高效率。
为加快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今年以来,市财政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会同市工信局,指导各县(市、区)实施政府采购程序,遴选优秀服务商,为企业提出“一企一策”个性化系统解决方案和顶层规划方案。
为深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今年以来,市财政局安排科技发展专项资金1.84亿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1.6亿元,深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围绕“6+4”产业体系,推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持和培育数字化高科技企业。
为加大数字技能人才引培力度,市财政局积极贯彻落实《徐州市“555”引才工程实施方案》等人才政策,构建“赋能型”人才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市财政整合人才、科技、就业、创业等各项资金2.289亿元作为人才经费保障,确保各项政策性资金落实到位。同时,推动各县(市、区)设立人才综合服务专窗,建成11家青年人才驿站,推动设立初期规模3.7亿元的“彭城英才”产业发展基金,有效解决人才企业融资难题,优化人才培育生态。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数字化转型将在我市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持续强化资金保障水平,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健全工作协同推进制度,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同频共振,抢抓发展先机,积极服务全市经济大局。(记者 郑微 通讯员 朱祺 张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