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绳,编出了科技的更迭;数处结,系牢了质量的追求。
继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质量信得过企业等荣誉后,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最近又荣获徐州市质量奖。是什么力量推动恒辉产品质量持续提升?本报记者日前走进这家企业寻找答案。
夏树苍翠,乡畦苗青。7月19日,穿过沛县龙固镇一片片的稻田,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就在农房怀抱中。
这样一家“不起眼”的公司,却接连捧回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质量信得过企业、徐州市质量奖等荣誉。
从鞋带到渔网,从口罩耳绳到血管介入医疗,从电线电缆到石油化工,从船用缆绳到航空航天,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却因编织而结缘,恒辉生产的编织器“编”出了精彩的世界,也走出了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为什么是恒辉?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不仅在于技术实力,更在于以技术为支撑、管理为保障、人才为依托、文化为引领的质量竞争力、发展力与持续力。”恒辉编织董事长韩百峰说,总结起来就是藏质于“技”、藏质于“管”、藏质于“人”、藏质于“文”。
藏质于“技”
“会”编织到“慧”编织
走进厂房,一条条生产线一字排开,各类高精密编织机械轮转运行,机器臂等设备正在完成“递、转、编、折、剪”等动作,不同粗细的股绳快速从编织机械中穿出。原材料经过编织机,瞬间就变成了汽车A柱、心脏封堵器、记忆合金等部件,检验人员只需要在出件口进行品质检验……这样自动化的场面,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情。
“好的产品是检验出来的。”恒辉四厂区生产厂长王继强介绍,20多年前,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钻孔、铣削、装配,每一道程序都需要员工加卡校正,人为因素往往会影响生产准度。复盘寻找加卡错误时,更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装配工李祥振正将手中的刀口尺对准两片拨盘,从平面观察相邻两者的平行度,再用塞尺塞入刀口尺中,如果能顺利塞过,说明还需再作调整,整体误差需控制在0.03mm之内。一旁,数台机器同样在进行编织测试,通过直径、结距测试后即可装配。如今,一次定坐标,配件出成品。企业监控中心可以快速精准了解坐标,通过设置一次性加卡,同一个设备可完成多道工序,有效减少人为误差、节约寻错时间。
“一些知名运动品牌的松紧带,要求伸缩比误差在毫米之内。”王继强说,高标准下,对标达标也成为了编织器制造企业的追求。
经过设备升级改造,恒辉实现了流程线生产后,不管是460mm直径的船舶配件,还是只有头发丝一半粗细的医美用线,都可以通过这里生产的设备准确编出。加温、油淬、清洗直至回火、退火,只要员工把零件投入其中,依附于专业程序及数据,即可得到质量统一的成品。
藏质于“管”
“制标者”走向“引领者”
质量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用做机床的工艺去提升编织器的品质。”这是韩百峰时常提起的一句话,从1998年至今,恒辉始终专注编织机行业,用战略高度擘画质量长远发展蓝图。
恒辉编织总经理韩年丰告诉记者,2014年,公司提出了全面实现系统化、智能化、电算化、信息化方针,并用三年时间攻克了ERP系统,形成完整的信息链,促使质量技术不断走向成熟。2018年—2020年期间,企业促进发展模式转型,关注配套产业,强化国际市场开拓,成为西班牙、德国、美国、意大利等一批海外高端装备供应商。
目前,恒辉编织全国市场占有率70%以上,参与起草了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类国家标准,“恒辉质量”得到了国际同行的普遍认可和尊重。
当下,各类质量奖评审密切关注国际上卓越绩效模式标准的发展变化,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评价标准及侧重点进行适时调整,确保评审标准始终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作为国家纺织机械产业发展重要力量的恒辉编织,正着眼于编织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并通过服务输出、技术输出将质量链拓展到供应商、经销商,推动产业链相关方,不断推动着纺织业向绿色、低碳、可循环的方向进发。
藏质于“人”
“引育留”打造“生力军”
心定了,劲才使得出来。恒辉能够持续实现质量飞跃,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恒辉我们看到了什么叫“以厂为家”,祖孙岗、夫妻岗、父子岗、兄弟岗随处可见,只要适配度足够高,家里人都可入工厂。
“工厂建在‘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2018年3月,家住附近的王浩进入恒辉公司,两个月后,爱人也加入其中。现在,他已成长为销售部门的中坚力量。
建在集镇周边的厂房,让当地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现如今,感情和乡愁不再是评判去留的唯一标准,企业从物质保障和精神鼓励双重层面让人员稳定下来。
针对高端人才,恒辉分别在住房、购车、生活补贴、配偶子女安置、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上给予资助和配套。
同时,恒辉瞄准“高精尖缺”,择之以才,待之以礼,与国内多所高校保持密切合作,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和“产学研”平台,开展经常性技术交流活动,将高端人才的创新活力与企业员工的动手能力相结合,力争留住每一颗发展的种子。大魄力、强力度的筑巢引凤,为恒辉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人才支撑。
藏质于“文”
“土企业”专治“卡脖子”
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担当!
“我们致力于破除‘卡脖子’问题,目标是让核心产品逐步走向国产化!”这句话是坐落在乡间的这家公司的掌舵人说的,也是这句话,体现了一家民营企业的风骨和担当。
从制造电视闭路线起家,扩展到今天的1000多种产品,恒辉公司的研发制造能力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的用户需求。在商业版图之外,恒辉深知,各项技术日趋完善的今天,商业价值一定构建于社会价值中,恒辉的风骨,在于勇担社会责任。
作为一家主打技术的企业,恒辉致力于解决科技产品“卡脖子”问题,缓解各类社会资源紧张的状况。在恒辉人看来,“让产品逐步走向国产化”能够减轻社会层面负担,惠及更多人群。
2018年,副总经理兼研发中心主任韩金辉带领恒辉研发团队果断入局医疗,相继研发出医用一次性导管、内溃疡镜、心脏支架等介入类编织器,尽管这些编织器在当时和其他主打产品相比“不挣钱、不划算”。
近几年,在5G通信、海洋养殖、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精密医疗器械等领域,石油钻井平台、航母缆绳、风力发电扇叶吊装、冬奥会火炬等编织器产品都离不开恒辉生产的技术设备。
恒辉“上天入海”的绳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异形产品对弯折性和裹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海洋钻井平台为例,需要将缆绳下沉数千米。
无结网在水中拖动的阻力比有结网小,渔船在拉网、拖网时能降低能耗,为此,恒辉技术团队研发出了2000米无接头编织技术,这项长期被日本、美国垄断的技术被恒辉一举打破。
“参评质量奖是一次绝佳的学习和提升机会,评审专家提出的高水平指导意见值得细细体会,是指引恒辉今后质量建设前进的方向。”韩金辉表示,“质量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获得‘徐州市质量奖’只是恒辉质量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我们将把参评‘徐州市市长质量奖’作为下一阶段重要任务,锚定这个目标全力奋进。”
记者 张亚轩 实习生 朱宣颖 万笑颜 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