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新会 通讯员 万思源 刘旭
疫情防控期间,在贾汪区泉城农贸市场门口,经常能看到市民有序排队等待做核酸检测。在这背后,有着贾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
该局食品科科长鹿理想在泉城农贸市场检查时发现,该市场人员聚集、流动性大等问题让疫情防控难度加大,而摊主们每天的营业时间和正常核酸检测点工作的时间容易冲突。该农贸市场相关负责人反映,遇到无法营业时,房租、资金占用和货物积压等给摊主们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贾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制订方案,自筹资金先后为该农贸市场配备了3000个口罩、60桶84消毒液、200个义务防疫监督员红袖章,以及各类警示标牌、宣传板200余块,宣传单5000张,并主动出人出车联系医务人员到市场为从业人员免费进行核酸检测。为了不给摊主们的经营造成影响,他们还特意将核酸检测开始时间调整到早上8点。
一段时间以来,如何加大对市场主体的帮扶力度,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优化市场监管服务,贾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从细节处做文章,实打实纾困解难。
优化企业办证流程。在企业申请证照过程中,贾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对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企业在申办营业执照时一并办理,延续餐饮许可条件符合的可不进行现场审核直接颁证,不方便领取证照的可申请免费直邮等服务,依法依规服务企业,做好产品许可申报工作。
倾听企业商户诉求。深入多家生产企业实地了解调研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研发、市场份额等有关情况,并与企业进行座谈。针对企业提出的关于食品生产许可方面的问题,面对面答疑,鼓励企业不断创新、提升竞争力。
加大政策帮扶力度。对进口冷链食品落实集中监管仓,免费开展核酸检测;对食品、农贸市场相关从业人员免费开展定期核酸检测,利用多平台开展帮扶政策、食品公益等宣传活动。
强化业务技术指导。市民小李想开一家食品生产企业,可是他只懂得产品生产技术,不懂厂房布局规划要求,贾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把服务前置,从合理设计厂房各功能间分区、实验室设备购置、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控制,到资料填写等一点一滴,对小李进行指导,帮助他避免了重复投资建设,切实保障了生产条件的规范性。不久,小李的食品企业顺利投产。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靠前服务,主动对接,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打造提升更优质、更快捷、更便利的服务环境,营造稳定向好的食品经营环境,推动食品安全发展。”贾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