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新会 通讯员 王礼 王晓晴
盛夏时节,王衍杰顾不上天气炎热,时不时地到阳光大棚里查看他心头宝贝——紫灵芝的长势。在王衍杰的眼前,一排排菌包上长出的一株株泛着光泽的灵芝,像一朵朵盛开的紫色花朵,这些可爱的灵芝就是他近几年全身心打造的富民增收项目。
今年54岁的王衍杰是贾汪区人大代表、徐州工业园区白集村党委书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王衍杰在当选区人大代表时,向白集村民许下的庄严承诺。
探索转型带头致富
在310国道南侧,有一座种植面积约60余亩的灵芝园,数十座阳光温室大棚内,生长着紫灵芝、赤灵芝等灵芝品种。“一亩地能收获500余斤灵芝,批发价每斤在260余元,而市场价要达到600余元,如果能够进行深加工做成灵芝粉,价格则会更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异常可观。”王衍杰告诉记者,正是看到了种植灵芝的大好前景,白集村村民积极参与到灵芝种植产业中。为了更好地发展灵芝产业,王衍杰成立徐州市卡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生物工程学院等高校合作,研究灵芝种植和深加工技术。
白集村曾经有过辉煌的煤矿业发展史,王衍杰曾经也是煤矿工人中的一员。“那时候白集村条件很好,煤炭经济十分繁荣,最多时有大小煤矿十六七座,还有水泥厂、豆奶粉厂、运输队等,村集体很有实力。”王衍杰回忆起白集村的过往,颇为感慨。“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注定不会长久,后来,煤矿因政策性关闭,转型发展成为摆在村民心上的头等大事。”
在之后的几年中,王衍杰先后从事过纺织、灵芝销售等行业。2006年,在村委会的建议下,他决定回村创业种植灵芝,并担任了村党委书记。“从那时候起,我就琢磨着怎么进一步将产业做大做强,带动百姓共同致富。”王衍杰说。
小灵芝撬动大发展
2008年,贾汪区号召各镇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一村一品。因为曾在灵芝销售行业有过20余年的经历,深知灵芝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好处,为了增加集体经济,王衍杰决定实施灵芝种植项目。项目想好了,可经过核算,根本拿不出这么多资金。王衍杰厚着脸皮借了一家又一家,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才建起了第一座紫灵芝大棚。由于气候、湿度等种种原因,第一年以失败告终。
第二年,他们投资十余万元购买了恒温机械等设备,王衍杰几乎白天黑夜都在灵芝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出菌了,还出得特别好,看着一片片的金黄,王衍杰激动不已。
“目前主要产品紫灵芝切片、原粉、盆景、破壁灵芝孢子粉,此外还大量供应优质紫灵芝干品,高档灵芝盆景、猴头菇干品等各类优质高产菌种。”王衍杰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摸索,白集村灵芝产业规模越来越大,现种植面积60余亩,出芝大棚40余座,年销售收入约200万元。“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灵芝深加工厂,一期计划建设厂房3000平方米,目前厂房地基已经做好,我们计划做成国内最大灵芝加工基地,到时候村民不出村就可以致富。”
闲置厂房再利用惠民生
产业兴,则乡村富。王衍杰坚信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产业兴旺带动富民增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推进,才是乡村发展的新路子。煤矿企业关停后,白集村还留下了大量闲置厂房。作为白集村党委书记,他想方设法积极盘活村内闲置资产,将闲置厂房租赁给企业,同时为企业做好服务,让企业反哺乡村。
情系村民,心系群众,王衍杰努力做村民致富的领头雁,自上任以来,累计安置村民就业1000余人。在村集体经济不太宽裕的情况下,村里每年拿出30万余元为村民发放补助和过节费,垫付20余余元水费、40万余元合作医疗金,拿出15万余元,救济困难村民150余户,村民的归属感、幸福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