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20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李倩 周向华)夏日傍晚,睢宁县王集镇大王集社区内十分热闹,村民代表聚集在一起,通过座谈选拔楼(巷)长。经过筛选,赵中梅等78名为人热心、有一定影响力的村民成为社区的首批楼(巷)长,把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延伸到了群众家中,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填补了社会精准治理的空白。

今年5月以来,睢宁县王集镇结合疫情期间“精微网格”防控工作的实践经验,扎实推进“楼长制”工作落地、落实。该镇运用先试点再铺开的方法,通过发布公告、座谈选拔、筛选评审、人员公示、镇级备案等程序,把政治素养强、群众基础好、服务热情高的人员选拔出来,作为网格员的有力补充,进一步织密服务群众一张网。截至目前,全镇28个村(社区)的楼(巷)长选聘工作全部完成,共选聘出81名楼长和161名巷长。
“巷长好,又来巡巷啦,我们家正好有个事,你得帮调解下。”自从当了巷长,李明权养成了挨家挨户“串门”的习惯,及时传递政府新政策,村民遇到解决不了的纠纷,也都第一时间找他寻求帮助。

“自从有了巷长,咱们村各个方面都更规范了。邻里关系和睦了,生活环境也整洁了,巷长成了俺们的‘主心骨’。”说起楼(巷)长制,村民位思聪忍不住夸赞。

“我们镇28个村(社区)分别建立了村级楼(巷)长工作群及群众交流二级群,形成微信矩阵。”王集镇网格办工作人员王亚羽介绍,楼(巷)长们与村民相熟,日常生活中的接触较多,可以从家长里短中发现镇村工作的盲点、堵点,及时给予反馈,同时还能够把镇党委政府的决策、想法与群众分享,成为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沟通纽带。
接下来,王集镇将建立楼(巷)长相关档案,接受群众监督,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规范楼(巷)长服务工作,让楼栋(巷)长成为群众身边的政策宣传员、信息采集员、治安巡防员、问题吹哨员、矛盾调解员和服务代办员,实现零距离服务群众,心贴心化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