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徐州有家藏在奎河边的老味米线店,每日食客爆棚
2022-01-04 18:37:00  来源:都市晨报  
1
听新闻

有人说,一个城市的美食,越是偏僻难寻,越是经典好吃。深藏在奎山住宅区的老奎山米线店似乎印证了这一说法。虽然两旁还在修路,但并不妨碍它天天食客爆棚。

27年的老味道,城市美食的延续

12月22日上午10时,记者走入通往米线店的小巷中。冬日暖阳下,小巷两旁坐着晒太阳的阿婆,这样安适的巷子总能轻易让人回想起小时候。巷子尽头,唯一一家餐饮店映入眼帘。店门口,一个身穿迷彩服的年轻小伙正在缠着米线,他将一卷卷洗干净的米线整齐地码放在筐里。据他指引,往前二十来米,就是老奎山米线的新址。

走进店里,一位中年大叔在窗口热情地招呼着零零散散的食客,他就是店主林先生。据其介绍,这家店的源头是一个极为简朴的小推车。1994年,在铜山区张集镇,林师傅推着小推车,做起了米线生意。那时候,虽然就餐环境一般,但人们特别喜欢坐在室外的马扎上,吸溜着热乎的米线,就这样,生意逐渐红火了起来。由于林先生本就是奎山附近的老住户,家中尚有年迈老人需要照顾,于是,他把米线店开到了奎山附近,起名老奎山米线。林先生说,在旧店门口盘米线的小伙子是自己的侄子,因为生意太好,仅有18平米的小店无法容纳大量的食客,所以不得不在不远处开了这家稍大的店铺。

由于味道好,新沂、萧县、泰州、淮北等地前来拜师学艺的人络绎不绝。按说学艺的人多了,老奎山米线店可以借机遍地开花,把招牌打得更响亮。但是林师傅却婉言谢绝,他说:“还是自己做东西放心,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把味道延续下去!”

如今,小店基本每天都能卖出400斤米线,共六个人料理这家小店,大家齐心协力,还算忙得过来。对于未来,林师傅表示会把米线做成真空包装,寄向远方,好让身在异乡的徐州人也能吃到老味米线。

真材实料,执着做好一碗米线

经典美食靠着手艺人踏实付出而传承,一座城市美食的延续,离不开这些手艺人将特色小吃研究到极致。27年如一日,林师傅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每天凌晨3点多钟起来熬骨头汤,一直熬到早上七点开门营业。米线也必须提前一天泡好,待到第二天早晨,再一份份缠好,等到顾客来时进行烫卖。据了解,上百斤米线往往在晚上六点多就已经卖完了。

认真是厨艺匠人执着的追求。林师傅告诉记者,米线中的辣椒油是他的独门秘方,他就是靠着这熬辣椒油的手艺才把店做得越来越大。很多熟客过来,都喜欢点上一碗米线,浇上满满三勺辣椒油。别看辣椒油红彤彤的,但是不添加任何色素,吃起来香而不燥,并不呛喉。

“辣椒油一次就要熬300斤,整整6锅才能熬完,需要花费四到五个小时。我经常傍晚开始熬,得熬到第二天早上,这样辣椒油才算熬好!”林师傅说道。问到辛不辛苦时,林师傅表示,做餐饮讲究的是良心,这样赚钱心里才踏实。正是林师傅的“匠心”,才把诚信经营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亲民的价格,络绎不绝的食客

每天早上7点开门迎客是小店铁打的定律。对于老徐州人来说,大早上喝一碗热乎乎的米线,再来一个特色溏心蛋,别提多带劲!

随着时代发展,物价不断上涨,老奎山米线的价格从最初的两块五一碗到现在的小碗七块、大碗八块,这个价位在市场上已经相当亲民。“现在人赚钱都不容易,大家吃得开心,少赚一些也没啥!”林师傅依旧笑呵呵的。

不少顾客因信任而来,新顾客慕名而来,使这家老味米线店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子,地理位置并不优越,狭窄的路面甚至有点难走。临近中午,米线店门口排起了长队,一时间,小巷顿时热闹了起来。

“就是以前米线的味道,特别正宗,也没有别的怪味掺杂进来,这才是徐州老味米线!”老食客朱女士笑着说道,正如她所言,这些愿意花时间排队的人一准是冲着口碑来的。

“我从来不让别人烫米线,只有自己烫出来的米线才放心,烫米线要软硬适中,烫软或烫硬了,都不好吃!”林师傅说。虽然很忙碌,但是店内服务态度始终良好。林师傅带着一股徐州人的热情与耿直,多年来坚持在灶炉旁烫着他的独家米线。其“身手”很是熟练,只见他挑起米线,放进漏勺里,在热水中来回烫了几秒后放进碗中,浇上熬制的骨汤、肉酱、秘制的辣椒油等,一碗地地道道的老味米线就做好了。

老奎山米线,并不怕巷子深。这家林师傅苦心经营二十多年的小店,把香气传递到了许多爱米线者的身旁。低调内敛的铺子背后,是徐州匠人不怕吃苦、扎实钻研的做事精神。确实,用心制成的这碗米线,值得人们数里地奔赴而来。

徐报融媒记者 张亚轩 见习记者 韩玮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