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徐州老一辈人的记忆 怎么能少了油炸糖糕
2021-09-01 10:33:00  来源:都市晨报  
1
听新闻

扫码看视频

主持人语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悄然间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和身边事物。然而,有这么一群人,在小小的摊位前,用浓浓的烟火气,守得一方美味,承载起几代徐州人的味蕾记忆。

请跟随我们的脚步,穿梭市井老巷,寻觅徐州人记忆深处的烟火气息,探访老味道背后的故事。

晨报编辑部 策划

◎文/徐报融媒记者 蔡洁

图/视频 徐报融媒记者 陈艳

在徐州,有一个传统的说法,“有糖糕的地方一定有油条,但是有油条的地方不一定有糖糕。”徐州人的早点丰富多样,包子辣汤、豆浆油条、菜盒马糊……是大多数人的早点标配,但只有爷爷奶奶那一辈儿的人可能还追求着糖糕。确实,现在卖糖糕早点铺越来越少了。这种以面粉、白糖为材料制作的特色传统小吃起源于河北,流传至徐州后,又加入了本地特产———山楂糕,使得口感更加香甜软糯。王陵路上有一家开了近20年的夫妻早餐店,正是靠糖糕、油条、菜角这些传统小吃,将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

●小点心 大门道

“陆大姐来啦,今天还是吃糖糕、热粥吗?快进来坐,这就给你拿!”早上6点多,晓秦早餐店内就已经开门迎客了,小小的店面里坐着四五位客人。妻子秦晓岩热情招呼客人、为他们上早点,丈夫张书雨专门负责揉面,他们的嫂子则负责油炸,三个人各有分工,即使人多的时候也不会慌乱。

每天和面团打交道,一年365天风雨无阻,揉面对于张书雨来说早已经是一种“肌肉记忆”的运动。“油条是冷水和面,菜角和糖糕都需要烫面,但是又有不同,菜角的面要硬一些,糖糕的面就讲究一个软糯。”面揉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糖糕是否酥脆软糯,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做糖糕的话,要先把面放到盆里,用将近100℃的热水淋进去,一边淋一边用筷子搅拌,还要适当加上点油,手可不能慢。”等面粉搅拌好后,要趁着热乎劲儿赶紧揉面,才能将面揉得均匀细致,如果凉了就会有疙瘩,影响面的柔软度。

面揉完后要再醒半小时左右,张书雨就会利用这个时间来制作糖糕馅料。山楂糕、白糖、黑芝麻装了满满一大盆,足足有十斤重。“一家店里的糖糕做得好不好,你一口咬下去看馅料就知道。”张书雨又将盆中的馅料搅了搅,“有的糖糕干瘪瘪,吃到最后没有糖稀,那都不正宗。”

糖糕是种现炸现吃的小吃,所以张书雨的手不能停,扯面、揉条、擀面,将小面饼放在手掌上,大拇指轻轻在中间压几下,再把馅料塞进去,用手掌拢一下,一个圆鼓鼓的糖糕就初步做成了。整个包馅料的过程不足3秒。

包完后张书雨用手掌轻轻一拍,原本胖胖的面团变得扁扁的,趁着油热赶紧下锅,油锅里立刻发出“滋滋”声,咕噜咕噜冒着泡。一分钟左右,糖糕炸至两面金黄时就可以出锅了,再沥上一分钟油,这时吃刚刚好。一口咬下去,表皮酥脆,内里软糯,糖的甜、山楂的酸、芝麻的清香,几种味道在口腔里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香甜四溢。吃到最后,浓浓的糖稀直接流入嘴中,将糖糕的香甜发挥到了极致,让人回味无穷。

“就得趁热吃才好吃,一凉了就没有这个味道了。”陆大姐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一星期至少吃一次,甜甜的感觉,心情也跟着特别好!”

●一家四口 甜蜜生活

爷爷辈开始就挑着担子卖油条和糖糕。十来岁开始,秦晓岩跟着父母打杂、学手艺。兄妹三人中只有她继承了父辈传下来的手艺。后来秦晓岩遇到了开出租车的徐州人张书雨。两人结婚后,张书雨便不再跑车,跟着岳父学做糖糕。2004年,夫妇俩独立在王陵路开店,这一做就是将近20年。

“糖糕就得配热粥,不能喝辣汤,会很腻的,听我的没错!”每当新顾客上门,秦晓岩就会热情推荐早点经典搭配。

在这条路上做了近20年早点铺子,秦晓岩对周围的一切早已非常熟悉,一块小小的糖糕拉近了她和邻居之间的距离。住在附近的周奶奶说,有时下雨了不方便出门,也想着糖糕的味道,“你们年轻人可能不爱吃糖糕,怕胖,但我们这代人可喜欢吃喽,甜丝丝的,吃了高兴。”

“几个跳广场舞的大姐,早上在云龙公园锻炼完,就来我店里吃,刚运动完再喝碗粥,吃个糖糕,特别舒服……”来店里的多是老主顾,他们爱点什么吃,秦晓岩都记得清清楚楚,每天和老主顾聊聊天,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虽然咱做的是简单的手艺活,但这是能养活自己的手艺。家里两个孩子,自给自足,累点心里也满足。”

在还没有线上支付的年代,很多早餐铺子会在台面上放一个铁罐子,顾客自己往里面放钱、找钱,秦晓岩和张书雨店油锅旁也放了一个装零钱的盒子。“最开始时候,1块钱能买10个糖糕呢,后来慢慢涨价,现在是5毛一个。”虽然做的是小本生意,铁罐子里大多是一毛、五毛、一块的纸钞,但是一张一张把它们拿出来,压平整再收好,这个过程让夫妻俩感到无比踏实,“你们上班族,每个月发一次工资,体会不到这种乐趣,每天都有钱进账,然后看看今天是多赚了还是少赚了,把钱一点点存起来,一个月积少成多,心里很满足。”

●希望大家记得传统的味道

每天凌晨2点,夫妇俩就起床开始和面、准备材料,6点准时开店,每天光糖糕可以卖出去300多个。9点收店后,夫妇俩还得收拾店面,吃完午饭,下午还得去采购。长时间的劳碌,夫妻俩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职业病”。

“手上烫出的水泡是再轻不过的小伤了,尤其是刚学的时候,手上都是被油溅烫的水泡。”当记者提到被油溅到留下的疤痕时,张书雨说这都不算事儿,“一天至少要站八九个小时,保持这样一个姿势,腰间盘突出、腿部静脉曲张,头一直低着,颈椎也不大好。”

“馅料是白糖混合山楂糕,这是徐州老味糖糕的特色,圆圆胖胖、外酥里糯是制作标准,曾经也想对糖糕进行改良,加入别的馅料,但老徐州人的骨子里,糖糕只认这一种。”时代在发展,人们对于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夫妇俩坦言,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清淡饮食,对传统的像糖糕、油条这样的早点冲击不小。

王陵路上人来人往,不断有人搬走、有人搬来,周围的环境发生了不少变化,而对于秦晓岩夫妇来说,每天的工作是不变的,日子平凡又满足。不过,他们心里想得也很明白,“这行太累,孩子是不会再干了,下边没人接了,就失传了,他们能养活自己就行。”说起干到什么时候退休,张书雨也早早定好了计划,“早就想好了,等大家都想不起来这个口味时,我就重新去开出租车。不过,还是希望大家能记得这个味道,这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手工做出来的,是机器加工永远无法替代的。”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