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助力少年逐梦,一个也不能少!
2021-07-19 10:19:00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徐报融媒记者 李小委)由徐州市慈善总会、徐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2021年度爱心助学活动启动。欢迎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资助学,共兴善举,助力所有追梦少年出征,一个也不能少!

爱心助学活动是徐州市慈善总会、徐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打造的公益品牌活动,迄今已经举办了17届。17年来,每年高考成绩揭晓后的1个多月时间里,爱心助学行动的工作人员就会准时启程,顶着烈日奔赴全市各地,在寻访阳光学子的路上不言放弃。高考后打工挣学费、庄稼地里汗流浃背……每年夏天,这样的学子故事都会成为记者镜头捕捉的焦点。他们逆境成才、不向命运低头的励志故事,也深深感染和激励了许许多多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学子,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懈努力、顽强拼搏。

17年来,爱心助学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关注和支持,累计募集善款超过千万元,帮助近2700名家境困难的高考新生实现了大学梦想。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也见证了他们通过读书改变自身命运、一个个家庭从贫困到小康的喜人进程。如今,越来越多的受助学子开始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阳光学子的青春因磨砺更加出彩。

17年的精心组织,爱心助学活动积聚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力,先后被中华慈善总会编撰进《中华慈善年鉴》,被徐州市政府授予“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爱心助学志愿者服务队入围 “中国好人榜”,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日报及一些知名网站等都曾聚焦报道爱心助学活动。

今年是开展爱心助学活动的第18个年头,中华大地,已全面小康。“出征吧!追梦少年”大型主题系列活动全面启动,在举办徐州教育“三好”报告会和主题展的同时,爱心助学活动将继续开展。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将会根据报名信息,带着大家一起走近励志学子的故事。符合条件的困难学子可以填写申请表,我们将集聚全社会的爱心力量,倾情帮助他们逐梦大学。

今年的爱心助学活动分为启动阶段、接受社会捐资、困难学子申请、资格审查、资金发放等环节,每个环节紧密相连、压茬进行,确保每个困难学子在开学之前都能拿到助学金。在此,我们也期待全市的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一起加入到这场爱心行动中来,用爱心和温暖,照亮优秀学子们的前程。

即日起,困难学子、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均可拨打爱心助学热线0516—85805512、85600213联系。爱心助学申请表详见报纸及网站。捐助情况将通过徐报融媒的全媒体平台(徐州日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汉风号APP)向社会公示。

附:

2021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爱心助学申请表

逐梦前行:爱心助力少年出征

十八载坚守初心,只为当初的一句承诺。

十八载砥砺前行,只为更多的学子圆梦。

十八岁,一个孩子迎来了成人礼;十八年,一项活动成长为了一个品牌。

7月15日,“出征吧!追梦少年”大型主题系列活动全面启动,徐州教育“三好”报告会+主题展+爱心助学三项子活动多线演进,唱响主旋律、关注民生热点、传递正能量,全面铺展、全媒体呈现。

其中,2021年爱心助学活动由徐州市慈善总会、徐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发起。这是爱心助学活动第18次扬帆起航,此前的17年,共帮助徐州、宝鸡、奎屯三地近2700名困难学子扬帆追梦,生动诠释了主流媒体的情怀与担当,也见证了温情徐州的磅礴大爱。

17年,脱贫攻坚见证“中国奇迹”;第18年,中华大地全面小康。总结过往,初心如磐;展望未来,使命弥坚。“爱心助学”品牌活动与时俱进、迭代升级,继续集聚社会公益力量、共兴善举,助力所有追梦少年出征,一个也不能少!

他们,牵动全城人的心

很多读者都还记得,2004年8月,一个名叫李虎振的准大学生拉开了徐报集团“爱心助学”活动的大幕。李虎振当年考取了武汉理工大学,谁知家里突遭盗袭,14000元学费不翼而飞,这是靠卖水果为生的李家全部积蓄。眼看就要开学,学费没有着落,李虎振一家一筹莫展。《徐州日报》及时报道了李虎振的遭遇,并在短短三天内为他募集齐了学费。

为了让更多的“李虎振”顺利踏入高等学府的大门,徐报集团顺势组织了首届“爱心助学”活动,承诺“绝不能让一个学子因贫困上不了大学”!当年,包括李虎振在内共有24名学子受到资助。

从此,每年夏天,总有一群孩子,牵动着徐州人的心。

2007年8月初,徐州男孩王昌明经历了悲喜两重天,喜是刚刚接到南京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悲的是父亲被查出晚期肝硬化。父亲住院后每天开支上千元。家里为王昌明筹集的5000多元学费很快就花光了。为救父亲,王昌明决定放弃上学,他说当时自己觉得天都是黑的。在徐报集团的倡议下,爱心不断涌向这个不幸的家庭,王昌明很快收近2万元捐款,解了燃眉之急。徐报记者送他到学校报道。9月13日,王昌明的父亲病情好转,出院回家治疗。

不幸的家庭往往也有着类似的遭遇。2019年7月初,家住邳州邢楼镇的董可雯以超过一本线21分的成绩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录取。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爸爸在修房子时不慎摔下,脑部受重伤昏迷多日。面对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年幼的弟弟妹妹,17岁的董可雯决定放弃大学。她给弟弟妹妹写了一封信,鼓励他们努力读书,家中的事情交给姐姐,并对他们说:“不要替我感到遗憾,因为我的大学梦,可以让你们来帮我实现啊!”

懂事女孩的一封信感动全城,《都市晨报》报道后,短短三天捐款突破30万元,可雯的爸爸有救了。还有很多企业和个人打来电话,要给可雯提供大学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南信大承诺学费全免,并提供勤工俭学岗位。

他们,温暖整座徐州城

从2005年开始,每年夏天的徐报集团爱心助学办公室里,都会第一时间出现一个瘦弱的中年男人身影,他的名字叫杜文书。每次当尾号“8841”的电话打来时,工作人员便知道,老朋友杜文书又来了。

51岁的杜文书家住鼓楼区牌楼街道雅园社区,是绿健集团的员工,妻子在一家公司从事保洁工作。杜文书自幼患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但他从没有把自己的残疾当回事。他收入不高,生活非常节俭,但是为他人却非常慷慨。只要遇上重大公益项目,或别人需要帮助的事情,杜文书总是积极伸出援手。

在2005年爱心助学活动启动时,杜文书就第一时间捐款200元,之后每年夏天,他只要在报上看到爱心助学的消息,就会第一时间赶来捐款,200元、500元、1000元、3000元、5000元……截至2019年已捐款10万余元,也与爱心助学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成了老熟人。2020年8月4日上午,杜文书又带着儿子杜智强一起来到爱心助学办公室,他希望能给正在上学的儿子树立一个榜样,将来成长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和杜文书一样年年响应爱心助学的,还有残疾人士肖明珠,依靠低保生活的她,连续14年向困难学子伸出援手。她曾因意外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如今她的愿望就是每个孩子都能圆大学梦,用知识改变命运。

除了爱心市民,更有众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勇于担当,义不容辞地扛起这份社会责任。2006年,徐报集团成立“情义徐州”助学基金,各企事业单位自愿加入或退出,每家单位每年注入不低于3万元的助学基金。此举使“爱心助学”建立起长效机制。

2016年夏天,邳州学子武盼考上了人人向往的北京大学。然而武盼父亲残疾,母亲打零工,家中还有一个弟弟正在读书。这个优秀的女孩很快引起了全城人的关注。徐州罗特艾德回转支承有限公司加入爱心助学活动,与武盼签订“一对一”爱心助学协议,帮扶她4年学费和部分生活费用,让她放下压力,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

2020年,武盼的弟弟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又在徐报集团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爱心。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过去17年积攒下来的捐赠发票存根,是一本本徐州市民的爱心账。八旬老人拄着拐杖来捐款、小学生抱来存钱罐、大学生捐出奖学金、个体业主送来诚信商户奖金、解放军捐出部队津贴、徐州籍老乡集体汇来助学款、更有一些单位集体捐出特殊党费……捐赠队伍中,有机关干部、军人、医生、教师、艺术家等等,他们中很多都不留姓名,只想默默为家乡学子尽一份心意。他们用爱温暖了一座城。

他们,共唱《感恩的心》

18年弹指一挥间。昔日的寒门学子,今天正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他们中很多人都已经深造研究生、博士,学成后成为医生、科学家、教师、机关干部、企业管理者……徐报集团爱心助学帮助的学子,早已开始反哺社会。

受爱心助学资助的第一人李虎振,就业后将第一个月工资委托母亲送到徐报集团助学办公室;

2007年受助学子王昌明,在工作第2年将5000元善款送到报社,并拿出珍藏的已经泛黄的2007年9月6日《徐州日报》,那张报纸报道了报社记者送他赴宁求学的全过程。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以后有能力了一定要去帮助遭遇困境的学弟学妹,回报社会对自己的关爱;

2019年9月,徐报集团爱心助学活动的4名受助学子——刘引娣、王蕴晓、赵醒醒和武佳瑞,参加了邳州唯爱公益“红领巾小书房”活动,为4名困难儿童分别选购一套书桌,并亲笔写下对他们的祝福:“在书香中寻找最美的黄金屋”“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引娣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学生,2017年受助学子之一,开学就要读大五了。她步入大学校园后每年都给记者写一封信,聊聊自己的学习、生活,表达对爱心人士的感谢。这个优秀的女孩不仅通过努力转到了心仪的中医学专业,而且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和院奖学金,奖学金基本足够偿还助学贷款。在校期间,她勤工俭学自食其力。寒暑假回家,她义务为留守儿童补习功课。去年和今年,她都捐出了200元自己打工挣的钱。“爱心人士帮我圆了大学梦,我想将这份爱心继续传递,希望对弟弟妹妹有所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感恩之情。”

懂得感恩的人,一定能够走得更远。对于所有的捐助者来说,最大的欣慰莫过于这些学子能够学业有成、报效祖国。他们的成长、成功,也为徐报集团爱心助学活动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这份爱走得更加稳健、久远。

他们,扩大了爱的半径

今年,徐报集团再次将爱心助学活动提档升级,打造大型系列主题活动———“徐州教育‘三好’报告‘会+展’暨‘爱心助学’特别行动”。

经过18年的精心运作,徐报集团爱心助学活动已经成长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品牌。

寻访寒门学子,零距离了解他们的求学与人生故事;一对一资助,为爱心市民与困难学子牵线;邀请优秀学子、名校名师举办报告会,传授学习经验,分享教育心得……这些活动早已深入人心。

2008年被收入《中华慈善年鉴》,并入选徐州市“十大文明创建服务品牌”。2011年在首届“徐州慈善奖”评选中,被徐州市政府授予“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2012年7月20日,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了徐报集团8年助学活动的事迹……每一次认可,都再次增加了品牌的实力。

2018年,徐报集团爱心助学又创新形式,赋予新的内涵,扩大爱的半径。资助范围不仅针对本地学子,还扩大到我市结对帮扶城市——陕西宝鸡和对口援疆城市新疆奎屯。2018年8月20日、21日,徐报集团领导分赴新疆奎屯与陕西宝鸡,向两地60名当年考上大学的困难大学生,每人颁发3000元爱心助学金。同时本着精准扶贫的原则,在活动期间再次启动“壮苗扶智”工程,向对口扶贫单位铜山区房村镇中小学生按计划实施资助。

一棵小树对一片森林也许十分渺小,但对它自己却意味着整个世界的枯荣;一颗水滴对一片海洋也许微不足道,但聚集起来却能奔腾出最强的声音。举手之劳、绵薄之力,看似轻微,汇集起来却能彻底改变一个年轻人的命运,能够解除一个家庭的燃眉之急,能为国家托起未来的才俊。

2021爱心助学行动悄然起航。

有情有义的徐州人,让我们同舟共济,搀扶一把暂时需要帮助的学子,为他们擎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助学路上,因为有您更精彩!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大型主题活动组委会

爱心热线:85805512 85600213

徐报融媒记者 吴云 李小委实习生王子妍

标签:爱心助学;徐州;学子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