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打造长三角北翼区域中心城市 徐州底气何在?
2021-03-30 14:06: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徐报融媒记者

沈扬 臧秀君 朱睿 董晓

面向世界、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长江三角洲,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在距离长江三角洲核心城市上海约600公里的江苏省北部,一座古老的城市与其关系日益紧密,它借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春风,正以高速发展的态势乘风而上,奋力打造长三角北翼区域中心城市。它,就是徐州。

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以及辐射带动苏鲁豫皖广大区域协同发展的一座重要城市,徐州有着优越的交通与区位优势。从清晨到日暮,当每天200多趟列车在繁忙的京沪铁路线上飞驰而过时,它们连接徐州与上海,不仅成为串联两地发展的一条“金纽带”,也让“淮海中心”与“长三角中心”构建起了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内联外畅

乘交通之势助推城市发展

交通是一座城市蓬勃发展的命脉。作为长三角区域向北辐射的一道重要门户,徐州如何借助交通区位优势,不断与长三角地区加强连接,使之能够更好更快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已成为徐州近年来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要推动长三角中心区一体化发展,带动长三角其他地区加快发展,引领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加强徐州、衢州、安庆、阜阳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这一《规划》的落地,不仅标志着徐州从此被正式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也明确了徐州在长三角区域更加重要的城市功能定位。

大交通方能铸就发展大格局。为了能以更加开放的态势发展对外交通,突出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的建设功能,《徐州市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千万徐州人的期盼中应运而生,从此,徐州交通运输走上了一条内引外联的发展新路径,一大批高速铁路、内河大港和运河高等级航道等事关发展全局、带动作用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也让越来越多的徐州人看到了家乡融入长三角的有力举措与坚定信心。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以速度取胜的京沪高铁改变了中国东部交通版图,形成了以北京、上海为中心的“0.5至4小时”高铁都市圈。之后,济徐高速公路丰县北段建成;徐宿淮盐铁路项目建议书完成审查论证,并获国家发改委审批;“亿吨大港”一期工程、京杭运河徐州和邳州水上服务区也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徐州“海陆空”全面发力,“跳出徐州看徐州”的开放之门迎来阵阵春风。

徐州通,则江苏通。无论对内布局还是对外通联,徐州的交通格局都在日益完善。

对内推进,徐州公共交通早已迈入“地铁换乘时代”,枢纽项目建设、公路项目建设不断加快。2019年,迎宾大道高架快速路建成,让徐州新老城区之间的交通变得更加便利。同一年,城东大道高架快速路开始续建,徐韩路、徐丰路、三环南路高架快速路全面开工。仅仅过了一年,徐州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徐州港顺堤河作业区疏港铁路开通,徐州的物流通道更加顺畅、多式联运更加完善、服务功能更加齐备。

对外发展,徐州高铁枢纽进入“米”字形时代,快速通道、城际铁路、运河港口等重大项目全力推进。2019年12月16日,徐盐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次年2月4日,徐淮快速通道二期工程桥桩完成建设。到了6月29日,徐宿连运河一期工程先导段在宿迁市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徐宿连运河正式启动建设。今年2月8日,伴随着徐连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徐州到达兄弟城市连云港单程最快仅需1小时,构建起了至南京、郑州、济南2小时“高铁交通圈”。

内外发展,共同推进,今天的徐州正以全力奔跑的姿态,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阔步前进。

互联互通

搭物流快车加快经济循环

如果说交通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命脉,那么物流作为交通“拉”出来的产业,已然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源。在“一带一路”、淮海经济区等多重机遇叠加影响下,徐州的物流行业正在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看吧!中欧国际班列正满载中国制造的工程机械、建材和电子设备等大宗货物,深入欧洲腹地。与此同时,来自各国的木材、化妆品、红酒等商品,依托跨境电商和有着“钢铁驼队”之称的中欧国际班列,正在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可以说,随着陆港物流业的兴盛,徐州物流产业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每一个日日夜夜,徐州都在以高度开放的方式与长三角互联互通,为国际贸易的繁荣提供强大支撑。

时间回溯到2018年10月,徐州市国投公司、泉山区政府分别与上海、连云港、武汉、郑州、重庆、成都、合肥、满洲里等“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中欧班列贸易物流平台、上海洋山港集团及上海发网供应链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上海洋山港集团、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等贸易物流企业也开展了与徐州无水港的洽谈合作,为徐州主动作为、开放发展启动“强引擎”,也为长三角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增加“新保障”,助力徐州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跑出“加速度”。

犹记得2020年徐州物流产业掀开的一页又一页崭新篇章。这一年,徐州中欧班列第600列(徐州—汉堡首班)启航,首次打通徐州到欧洲经济中心的陆路通道,徐州中欧班列从此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年,徐州至武汉的集装箱班轮直航航线正式开通,成为国内首条京杭大运河对接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全集装箱班轮航线,使得徐州陆港物流业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物流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助推物流业持续繁荣。放眼全球,无论是中国的香港、上海、深圳,还是欧洲阿姆斯特丹、北美旧金山,它们都以发达的物流业吸引投资,从而促进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并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协调发展,而这些都为徐州营商环境建设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河海统筹、欧亚陆桥、快捷路网、空中走廊。未来,随着这四大物流通道的高标准贯通,中欧班列覆盖城市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中欧国际班列集零成整、中转集散功能也将进一步深化提升。此外,随着铁路货运基地陆路口岸开放;徐州铁路货运中心木材集散中心、冷链物流中心、进境粮食、肉类指定监管区等项目即将落地;内河水运二类口岸积极申报;双楼内河港河海联运等平台验收运营;国际货运中心、国际快件中心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徐州正以物流产业为支点,向着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构建内外互济、东西双向的国际贸易大通道的目标扬帆起航。

协同发展

借产业东风催化融合质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产业协同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也是区域合作向一体化发展迈进的“强心针”。今天的徐州,面临着区域协同发展、产业协同发展的重大使命与重大机遇,正在推动着淮海经济区多层次、多领域协同发展态势加速形成。

2020年7月,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指出,要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着力在更大担当上把握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使命,积极发挥徐州作用、自觉对接深度融入、对标落实担当作为,打造全国次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示范区。

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多年来,徐州为打造区域经济中心而取得的累累硕果,为其建设长三角北翼区域中心城市积淀了深厚的产业基础。2019年11月,宿徐两市签订《共建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合作框架协议》,两年来产业园共建工作迅速推进。而更早成立的萧泉工业园,多年来承载了两地工业合作、产业转移、项目投资和人才信息交流的重要使命,目前已投产企业2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四板上市挂牌企业2家,2019年实现年产值22亿元。

两家园区的共建,并不是徐州与兄弟城市在产业合作中的个例。安徽淮北专门规划土地1000亩,在段园镇设立徐州产业园区;在微山湖地区,丰县、沛县积极对接济宁市微山县、鱼台县,菏泽市单县,枣庄市滕州市、薛城区,将市级合作向县级不断深入突破,探索边界毗邻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曾经“一城煤灰半城土”,今朝“一城青山半城湖”。从面向淮海打造中心城市,到通江达海走向世界舞台,再到创新驱动拥抱广阔蓝海,徐州正在更大的坐标与格局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同类地区“转型出关”探索“徐州经验”。目前,徐州有8个新兴产业的规模超过千亿元,新兴产业占比超过四成,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产业结构偏重单一的特点。

在江苏淮海科技城,徐州正在积极打造“一城一谷一院一区”科技创新四大标志性工程,它们集聚着各类创新要素,在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承担着打造区域性产业科创中心的重任。未来,徐州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智慧园区、智能工厂、智造产品,以自身硬实力支撑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综合实力。

如果说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那么开放则是提升城市能级的巨大引擎。深耕长三角,徐州深知既要在区域内稳步推进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城市能级,也要对标一流城市,加快合作转型,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徐州名片”。徐州已连续三年举办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并与苏州、无锡、南通等地签订合作协议,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2020年,徐州市推进10次精准招商活动,密集拜访对接73家重点企业,洽谈推进108个具有明确合作意向项目。2021年,徐州市还将系统谋划产业招商布局,大力实施“招商引资1号工程”,无锡徐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启动,更是开启了南北合作共建的新篇章。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潮涌长三角,伴随着机遇而来的是巨大的挑战,徐州这座充满勃勃生机与凝聚发展动能的城市,必将始终保持着勇立潮头的姿态,坚持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汲取更强发展动力,拓展更大发展空间,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向着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全速前进。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