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陈曼丽 郭崇伶)10月21日,在中建三局三公司浙江余杭国际体育中心项目,一场以大型体育场馆钢结构设计与智能建造融合创新为主题的交流观摩会正如火如荼举行。BIM+放样机器人,有源RIFD芯片,智能焊接机器人……满目琳琅的智能设备正应用在钢结构施工上。
“只要将BIM模型导入电脑,就能利用直观三维模型进行现场自动放样和测量工作并生成相关记录,精准快捷。”活动现场,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将放样机器人与数字模型深度融合,实现了厘米乃至毫米级的高精度自动测量与定位,以“模型驱动”的先进方式确保了工程的建造品质。
“智能建造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需要全行业协同推进的生态工程。”中建三局钢构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白宝军表示,“公司将持续深耕智能建造技术研发与项目实践,以科技赋能建筑,以品质引领行业,为建筑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在交流会现场,来自行业协会、企业的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余杭国际体育中心设计理念、建造关键技术和智能建造成果应用情况,探讨了大型体育场馆钢结构设计与智能建造融合创新的路径,为建筑业升级赋能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
观摩会现场,设置了企业介绍与精品工程、关键技术与智能建造、智能监管与安全设备、精益建造与质量管理四大展区,全方位呈现项目在钢结构建设中的安全、质量、智能建造等方面的亮点。
这座巨型场馆,足球场钢结构设计总重量达42000吨,其中屋盖钢结构占18000吨,最大单榀桁架跨度约62.4米,重量达122吨。面临着体量巨大、空间跨度长、毫米级精度要求等多重挑战。为攻克技术难题,项目团队将钢结构建设与智能建造相融合。在数字化建造方面,项目团队利用BIM和Tekla等三维建模软件,对钢桁架等关键构件的位置和拼装流程进行精密模拟与优化。在智能建造方面,先后应用BIM技术、三维机器人扫描与放样技术、3D打印、智能堆场、激光除锈、智能焊机、智能喷涂等七项建筑科技,确保工程建设效率更高、品质更优。此外,为时刻掌握该项目的“健康状况”,团队在钢结构内外安装了大量高精度无线传感器。这些设备组成了一个智能监测网络,能够7天24小时不间断地感知结构的实时状态,对任何微小的位移和受力变化进行即时反馈。
本次交流观摩会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主办,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钢构科技有限公司、中建三局一公司、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承办,有来自钢结构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代表等近200人参加。
中建三局钢构科技有限公司参建了中国民航史上规模最大改扩建工程广州白云机场,海南省在建第一高楼海南中心,新建沪渝蓉高速铁路武汉至宜昌段最大铁路站房等一大批代表性钢结构工程,掌握了超高层、空港站房、大跨度场馆、桥梁、新能源、洁净厂房、物流仓储等建筑领域核心技术。
据了解,余杭国际体育中心项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总建筑面积约52.4万平方米,是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之一。该项目规划建设“一场两馆”,包含世界跨度最大的轮辐式双层索膜结构专用足球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全地下室体育场馆建筑群,国内首个跨越3条正式运营地铁线的体育场馆,浙江省首个超6万座专业足球场,国内首个对标英超、西甲标准的专业足球场,无跑道设计,可承办FIFA世界杯、亚冠联赛等顶级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