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金融活水,浇灌美丽乡村
2020-07-09 14:06: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金融惠农,既是“四两拨千斤”的杠杆,又是“润物细无声”的雨露。7月5日,由新华日报社主办、江苏银行联办的“首届江苏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峰会”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特别是数十位专家学者对话“金融活水如何浇灌美丽乡村”这一主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下面刊出部分金融专家、高校学者、企业家代表、政府官员的访谈摘录,以飨读者。

《高端对话》:人保财险江苏分公司在保险支持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中国人保财险江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夏玉扬:人保财险江苏分公司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主动作为,助推和服务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体来看,我们从保农业供给、保农民增收、保全面小康、保农村稳定四个方向出发,一手抓乡村产业发展保障,开发了超过130个农业保险品种;一手抓支持精准扶贫,形成了包括保险保障、支农融资和直投帮扶的多层级帮扶体系,仅2019年度就承保扶贫类保险498.95万人次,赔付金额7746.04万元。

《高端对话》: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振兴乡村离不开一系列重要行动和工程,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持,金融活水是如何滋润乡村振兴的?乡村振兴如何破解资金问题?

江苏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丁宗红:首先乡村振兴是金融机构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履行政治使命的一个难得的契机。其次,乡村振兴为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农村的金融和信用环境的改善,带来很多发展机会。然后,金融要从供给侧的改革,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强化战略引领,江苏银行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行战略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聚焦重点环境和项目,聚力整合资源。

《高端对话》: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与必由之路。弘业期货如何发挥专业优势、强化创新赋能,为江苏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力量?

弘业期货总经理周剑秋:作为金融国企、唯一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的期货公司,弘业期货潜心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三农”中的独特作用,以专业手段帮助贫困地区农户应对风险、稳定收益。2016年来先后开展16个“保险+期货”项目,承保货值超5亿元,赔付金额超1000万元,并在省内5个地区开展“保险+期货”项目,共计为7432万元农产品提供价格保护,涉及贫困人员3000余人。2020年,推进落实由徐州市铜山区政府财政资金主导的全区覆盖有疫情救助性质的玉米项目。公司运用产业帮扶、教育帮扶等多种方式,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累计捐赠超300万元,包括省国资委对口帮扶定向募捐、江苏省红十字帮扶苏北贫困地区、慈善一日捐等。

《高端对话》:针对江苏农业的一些特色,大地保险江苏分公司有哪些创新产品或举措?

中国大地保险江苏分公司农险部总经理潘小刚:江苏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强省,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了较高程度的现代化,也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为了助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针对现代农业中必不可少的大型农业机具,大地保险江苏分公司在扬州地区创新试点了农机农具保障保险,对于农机的意外损坏、操作人员的意外伤害或机械运行过程中较为高发的一些风险进行了承保,消除了农场使用大型农机的后顾之忧。这一产品也在当地受到了大量欢迎。

《高端对话》:在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源方面,产业基金有着巨大的优势。请问苏州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是如何支持乡村振兴的?

东吴证券产业金融部总经理顾轶高:苏州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的设立原则是以真实的产业落地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我们主要分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个是拉动文旅企业共同投资、运营漫山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业;第二个是帮助苏州地区建设现代化农业,例如对昆山养殖产业的扩建投资;第三个则是通过在苏浙两地交界处探索对工业、商业指标的集约,支持部分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高端对话》: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省农业农村厅是如何发挥引导、协调作用,集聚各类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计财处:江苏实现乡村振兴走在前列的目标,推动资本、技术等发展要素在城乡自由流动是重要手段。省农业农村厅将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创设贴息、风险补偿、保费补贴、担保等财政政策引导金融资本,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吸引金融资本,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金融资本,实施重大项目集聚金融资本,推动金融更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

《高端对话》:新基建、新经济,其中的核心资产是信息和数据,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认真设计与规划。新华数字经济研究院已经挂牌启动,下一步将如何设计与规划新华数字研究院的发展,为江苏“两聚一高”新战略,提供卓越的参考、咨询服务?

南京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苏新宁:新华数字经济研究院旨在发挥公共传播、学术研究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各自的优势,将智库服务与科技创新、公共传播资源互为配套支撑,汇聚众智,打造成引领行业发展方向、解读行业监管政策、规范行业发展和对接行业合作资源的话语高地与服务平台,围绕数字经济创新链条提供资讯整合、研报发布、专题调研、峰会论坛举办、科技转化等产品和服务,寻求智库服务和市场服务的有机协同。

未来,研究院还将积极服务市场,打造数字科创生态系统,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统筹企业、高校、研发机构、用户、资本、人才、政府、中介、环境、基础设施等创新支撑要素,着力打通数字科技—产生—熟化—转化—实现社会价值完整创新链条,实现高端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型企业孵化,为企业提供产业技术研发应用等方面的科研设施、科技信息服务等。因此,研究院的发展目标是通过探索科创转化模式和机制,以数字经济领域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连通“政、产、研、资、创”等资源,上承政府、横连企业、融通资本、外接顶尖科研机构,努力成为江苏数字经济的产业生态策划者、技术创新集散地、产融结合黏合剂、数字经济推进器。

《高端对话》:江苏是乡村振兴排头兵,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优等生,请问易院长,您认为在政策层面上,如何引导各类经济金融资源赋能乡村振兴?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点,金融机构在其中可以扮演怎样角色,发挥什么作用?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国家万人计划人才、博士生导师、教授易福金:我觉得,能不能够让乡村经济或者是在和农业有关系的经济主体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是一个大问题,需要政府出台制度性安排,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必须是一个非常体系化、系统化的战略性思考,目前的政策体系,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在政策设计时对于不同体系之间的关系,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都说金融是经济的血液,但在农村的发展或者乡村振兴层面,他不仅仅是血液,某种程度上,金融是一个政府连接农民的重要主体,从这个角度看,金融业不只是血液,金融机构实际上承担了部分社会职责,是政府调控市场,保障经济发展,资源再分配的重要抓手。

《高端对话》:由闫教授您主持编写的《2020江苏农村金融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白皮书在首届江苏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峰会上正式发布,请您概括一下白皮书总结了哪些内容,并提供了哪些重要参考?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江苏紫金产业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闫海峰:近年来,江苏金融业秉持支农惠农初心,在扶持乡村振兴、助力新型农业和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奋进、创新前行,此次发布的白皮书系统回顾了近年来江苏着力加大农村金融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着力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金融理念镶嵌进乡村发展的脉络的历程。同时,白皮书也对江苏金融业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全方位总结,阐述了农村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现了江苏品牌金融机构和险资企业不断探索“三农”金融服务创新的实践成果与杰出案例。

《高端对话》:中国土地广袤,各个乡村的情况也大不相同。您认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怎么样才能做到针对性的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中国庞大的国土面积造成了复杂的农村农业情况,要想针对性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做到农村类型的细致划分。

我认为根据农村距离中心城市的远近,可以分为五种模式。第一种是大城市周围的农村,随着城市的扩张,农村改造自然而然就会发生,最终融入城市;第二种是距离中心城市一小时车程的农村,可以发展乡村旅游等郊区农业;第三种是更加外围的农村,可以结合当地的资源情况发展一些加工业,实现基本的经济保障;第四种是处在偏远地区但却有文化特色的农村如少数民族村寨,可以发展旅游业;至于生态脆弱区或环境极度恶劣的地方,则反而应该将当地人口进行迁出。

《高端对话》: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发展的过程中,请问沭阳农商行是如何通过金融力量的精准帮扶,充分利用好农商行人熟、地熟、产业熟的优势,助力当地实现新型农业发展与特色产业振兴?

沭阳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昌林: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服务“三农”发展的过程中,沭阳农商行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发挥自身作为地方金融机构“主力军”的特殊优势,着重凸显“做小不做大”“做实不做虚”“做稳不做快” 三方面的特色。这其中,“做小不做大”是指我们着力定位于支农支小,重点关注小微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在服务上注重小而精,目前我们服务的小微农户和经营主体已达9万多户。“做实不做虚”是指面向地方“三农”发展,把金融工作的基础扎牢扎深,我们通过当地开展“三进三帮”走访等渠道充分采集农户信息数据,并进入我们的数据系统,确保金融服务精准到位,在服务对象上也重点倾向于经营实体。“做稳不做快”是指在今年复杂多变的金融形势下,我们的金融服务注重“稳”字当头,着力防控金融风险。并且根据沭阳农村的特色产业分布和具体地情状况,因地制宜开展金融扶持,对于一些落地条件并不成熟的“快项目”不跟风冒进。

《高端对话》:作为新型农业的经营主体,同时也是致力于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杰出代表,您领军的企业从传统种植起步,发展至今已从“地上”跨越到“空中”,构建起一整套农业产业化网络。能否结合创业历程,谈谈您对金融赋能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理解?

江苏休闲旅游协会会长、南京红杜鹃农业科技集团董事长王冬宝:做好新型农业实体,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背书”,一是政策和资源支持,二是产品和技术扶持,三是金融与保险扶持。新型农业的发展主要围绕产品销售通道进行,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于新型农业的发展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不仅形势喜人,更可谓形势催人奋进。迎合这一机遇,我们正在打出江苏休闲农业的品牌,同时我们也是农产品经营主体,在八卦洲有两千余亩生产基地,更需要进一步打下市场,在今年的特殊时期,我们以互联网+寻找“从田头至消费端”的机会,正是由于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我们也对金融支持尤为关注。唯有金融的扶持与“背书”,才能让我们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产业兴农、技术兴农。

《高端对话》: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者,请谈一谈,金融对于合作社成长带来的作用。今后,还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金融支持,让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南京简诺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张思洋:在政府的不断引导下,金融机构对于农业主体用款需求的倾斜力度逐渐加大,提供了很多门槛比较低的贷款产品。合作社在成立的最初几年,最困难的时候,由于信用比较好,就得到了银行的基准利率信用贷款,得以保持健康运转。随着合作社的壮大,从300亩扩大到500亩龙虾养殖规模,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幸好有长期合作的银行,会把最新最优的金融产品推荐给合作社,第一时间解决了龙虾养殖投入高,回款周期长的痛点。今年遇上疫情,合作社开始探索线上销售,相比以前的线下销售,电商平台的回款周期更长,对合作社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合作社还拓展了农产品深加工等业务,今后还希望开展乡村特色旅游,都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才能走上快稳准的发展路。

《高端对话》:作为当地特色种植的龙头企业,公司是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帮助实现农民的脱贫脱困?

南京白龙有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邱进:我们从15年前单一种植蓝莓开始起步,目前已经发展为一家种植区面积达4000亩,种植范围涵盖有机蓝莓、有机茶、有机水稻、有机蔬菜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为了扩大种植面积,通过土地流转租赁了一部分土地,让一部分年龄较大、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农民获得了收益。同时,我们雇佣这些农民从事有机种植环节中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的生活有了基础保障。

《高端对话》:您认为大数据在助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途:大数据在发展普惠金融、产业优化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利用大数据的手段,我们可以把农村涉及到的各种生产要素全部进行数字化,将碎片化的产业信息、信用信息整合起来,从而建立标准化的涉农信用信息体系。通过这一流程,银行将标准化后的涉农信用信息与自身的风控标准相结合,不仅农户可以拿到无担保、无抵押的信贷资金,且金融机构本身的不良贷款发生风险也能得到改善。

《高端对话》:请问南京六合平山林场发展有限公司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有什么创新举措?

南京六合平山林场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朱家栋:在目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成立“茉莉六合”工作组,具体落实“茉莉六合”品牌创建相关工作,在品牌宣传推广方面与省市区各大媒体合作,线下方面举办各类农展会、美食周系列活动。“茉莉六合”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旨在整合全区优质农产品,通过绿色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助力乡村振兴,富民增收。二是我们帮助企业做农产品升级调整,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四重监测机制,全力保障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只有保证了食品安全,才能使农产品卖出好价钱。

《高端对话》:请问南京克瑞克食品有限公司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有什么举措,特别是在今年疫情期间有何动作?

南京克瑞克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道香:在今年的疫情环境下,我们企业针对复工复产做了充分准备,在对疫情中的乡村产业扶持方面,我们公司主动对接收购周边养殖户滞销的数万只鸡蛋,帮助解决了养殖户因疫情所导致的经营困难,同时我们公司作为当地龙头企业牵头其它合作社,成立了克瑞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周边养殖户共同发展。

《高端对话》:您创办的南京博爱e家公益组织十年如一日,长期关爱帮助农村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从您的视角看,扶持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有哪些?

南京博爱e家公益组织创始人 孙剑梅(公益网名梅霆):博爱e家是民间自发的开放性公益组织,成立十年来,致力于资助贫困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学习,并组织素质课程到校送教,拉近城乡教育差别。为方便成员参与,我们的公益活动主要在苏皖农村地区开展,在开展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更关注的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细微之处”,包括留守儿童的成长,农村学校各方面施教水平的改善,并针对这些方面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努力。

《高端对话》:六合竹镇,位于南京的西北角,地理位置并不优越,却拿下了“全国重点镇”“国家生态镇”等“国字头”招牌。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竹镇另辟蹊径,用实干谱写了一首乡村振兴的乐章。请介绍下竹镇镇在乡村振兴路上取得的成效经验。

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人大主席张有恒:竹镇已成为南京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工作对外展示的一张名片。1、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确立林果蔬菜为主导产业,种植面积约7万亩,成为南京市重要的林果蔬菜生产基地;2、加工集群初步形成。拥有永鸿食品工厂、大泉雨花茶厂、明天农牧等14个农产品加工企业,2018年底创成江苏省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3、乡村旅游欣欣向荣。形成巴布洛生态谷、大泉湖-止马岭、枫彩漫城、金陵牡丹园等多个特色景区,“多彩竹镇赏花游”成为2019年春季国家农业农村部推荐的60条“乡村游”线路,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成为江苏省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4、利益联结取得实效。引导新型经济主体,2018年起镇政府出台奖励扶持办法,设立发展基金300万元。公用品牌提质增效,2018年创建了江苏省首个镇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多彩竹镇”。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663元,同比增长9.2%。

《高端对话》: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淮安乡村振兴学院自去年挂牌成立以来,立足淮安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在推进淮安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方面作了很多有益尝试。请问学院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路径是什么?

淮安乡村振兴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代兵:淮安乡村振兴学院,由淮安市委市政府与淮阴师范学院合作共建,集决策咨询、技术示范推广、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于一体。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定位于培养农村干部,打通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1、学院制定了全市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搭建了师资库,编制了具有淮安特色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教材;2、专注于乡村振兴人才学历的提升,招收近700名村干部进行为期两年半的乡村振兴专干大专和本科函授学历教育;3、开设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培训班,课程体系量身定制,进行嵌入式培养,理论学习与实践调研相结合,开创了乡村振兴村干部培养培训新模式。为退役军人、残疾人等人群开辟了就业“新天地”。

撰文:赵冉 于萌萌 杨晔 吕尚泽 孟培佳 乔淳 潘瑞凯

标签:
责编:马丽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