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给防汛带来不小压力。昨从市水利局了解到,惠山在市区率先制定圩区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围绕畅通圩内水系、增强排水动力按圩分治,计划今年至2026年共投入约1.4亿元。
“惠山区平均地面高程比市区低1米多,且近几年短时强降雨雨量大、突发性强,我们坚持‘防大灾’底线思维,夯实排涝‘底盘’。”区水利局水建科科长刘占洲说,此次请专家对7个乡镇街道、13个万亩圩区堤防“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后,实施精准化优化提升。
昨日,位于惠山经济开发区(长安街道)的北界河畔,工人正在抓紧时间修复覆在迎水坡上受损的土工膜带,对部分堤防凹陷处填土加固,并在堤顶撒上泥灰结石。“北界河是惠山与江阴的界河,在这次调查评价中被列为红色堤段,我们按要求迅速除险加固。”惠山经开区水利站站长沈晓星说。
据了解,此次对该区240多公里堤防的高度、宽度、迎水坡比、堤顶交通等进行全面调查,并进行堤防安全等级评价:堤防功能、防洪保障存在一定不足的为红色堤防,占19.10%;堤防功能满足防汛要求但仍有提升空间的为黄色堤防,占比高达65.89%;堤防功能、防洪保障性能好且兼顾生态性的为绿色堤防,占比仅12.63%。
科学监测评价推动惠山扭转圩区治理思路。“早前涝水外排出路不畅,主要是通往外河的泵站动力不足,这几年已逐步改到位,现在我们致力畅通圩内水系,增加可调蓄水面,更好地应对极端天气。”刘占洲说。三年行动方案包括对圩区堤防按标准加高加固、提升改造排涝涵闸和泵站,强化圩区水系沟通、内河堤岸整治,强化圩区统一调度管理,软硬件同步提升。同时,水系沟通、闸泵动力增强,还有利于片区引入优质水源提升水质,改善水环境。(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