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藕路上,长长的围挡内,随着考古发掘告一段落,一处大型遗址重见天日。近日,由江苏省考古学会、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联合主办的江苏省考古学会2023年会在苏州召开,会上公布了江苏2023年度十大“田野考古示范项目”,其中,无锡天墩遗址因发现了崧泽文化时期大型特殊功能高台而入选。
天墩遗址位于惠山区钱桥街道苏庙社区。记者到访时,考古人员正在作业,一处处探方已基本清理完毕,露出了不同颜色的地层。据了解,这是一处典型的台墩状遗址,是2022年在考古前置工作中的新发现。“天墩遗址的最重要发现为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年)时期的大型高台,这是长江下游人类社会开始出现等级制度的有力见证。”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告诉记者,发现的高台之上,有高等级红烧土建筑遗迹、墓葬以及大型陶鼎残留的碎片等,高台残留长度近90米,底部宽达45米,“有专家认为是目前发现的崧泽文化时期最大的单体遗迹,高台本身就是一处不可移动文物。”
何谓高台?这一时期的高台又承担着什么功能?据介绍,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中,为突出显示不同于普通的、更高等级的部落成员,人们会堆筑或搭建大型的高台。“高台之上可以举行祭祀等公共活动,有大型房屋的可以作为上层议事或居住场所,这也是后来贵族宫殿建筑的源头。”刘宝山说。围绕墩体外围,考古人员还发现了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时期的墓葬。值得一提的是,在墩体南侧的墓葬中出土了玉璧等玉器,还发现了祭祀的遗迹和大量石器、陶器等。“特别是在陶器中发现了截面为十字形的鼎足,长度均在15厘米以上。”刘宝山介绍,玉琮、玉璧、玉镯、石钺以及大型鼎足的出现,代表着该遗址当时规模较大、等级较高,且有了墓葬等级制度区域划分。
为进一步判定天墩遗址的价值,日前,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来到无锡对遗址发掘现场和出土文物进行实地考察,并最终形成了专家意见。专家们表示,这是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成果,天墩遗址中发现的人工土台,具有特殊功能、规模大且保存完好,为研究太湖流域文明化进程提供了考古学实证。专家们建议,进一步探讨土台形成的规划和营建过程与理念,以遗址为中心,开展区域考古调查,进一步理清聚落布局,做好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专家们还建议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将该遗址申报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