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难点”何以成“亮点”
2024-03-18 11:0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从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镇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开始,把“难点”问题作为重大民生问题,通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形式,使民生实事项目由过去政府“自己定、自己办”变为“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实现了“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为了使每年票决的民生实事由“纸上”落到“地上”,镇人大“紧盯”不放,采取代表小组分工督促、主席团听取专题汇报、开展现场视察检查、组建实事项目推进督查组跟踪督查进度和质量、组织群众代表评议等办法,推进票决实事项目落地,使原本久而不决,决而不做的“难点”问题迎刃而解。

三届代表“联名建议”,让农贸市场“提挡升级”

张渚镇农贸市场是1987年建设的大棚型初级市场,经过30多年风雨洗礼,市场功能、配套设施已远远不能适应辐射人口达10万之多的山区集镇群众和周边群众需求,三届人大代表接续发声,多次提出要求重建张渚农贸市场的建议,但因财力等因素未能如愿,只能靠“修修补补”解“一时之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张渚镇农贸市场建设一直是人大代表及人民群众的一块“心病”,镇人大也一直在关注着和呼吁着。近年来,张渚镇人大就“农贸市场建设”再次组织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和人大代表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汲取群众智慧,形成有分量的调研报告。为此,就“农贸市场建设”专门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对镇人大《农贸市场调研报告》进行分析,查找农贸市场建设迟迟得不到落实的“堵点”“难点”,以及群众对农贸市场建设的企盼。通过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后决定:“最难也要建好张渚镇农贸市场,要让百姓的‘盼望’成为‘希望’”。当场要求分管副镇长组织规划、建设、城管、市场监督、安监等部门再行深度调研,开好各界人士座谈会,广泛听取人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后,拿出具体方案。“实施方案”经过多轮“会诊”后确定从“建设一流市场,提升城镇形象”的高度决定重建张渚农贸市场,列为2019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并在镇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经代表票决“敲定”。在推进过程中,张渚镇人大积极参与农贸市场的规划、认证、招标、拆迁、建设、监管等各环节工作,尤其是农贸市场在老基地上建设需要扩建,扩建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商铺和民房的拆迁,镇人大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优势,一方面做好涉迁群众思想工作,讲清拆迁政策;另一方面督促政府按照拆迁政策实行拆迁补偿和房屋安置,使涉迁房屋顺利交拆。在招标过程中,镇人大全程参与监督,确保“阳光操作”。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镇人大组成民生实事项目监督组,确保农贸市场建设按时序推进、按质量要求建设。根据人大建议,还事先建设了临时菜场,开设专线班车,便于群众到临时菜场购物。

经过1年多的建设,总投资1.2亿元建成投用的张渚农贸市场分主副两栋建筑,占地面积5408.6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675.17平方米,经营面积7006.2平方米,市场内拥有门店商铺50个、行业摊位246个、自产自销摊位153个,于2020年6月30日正式对外营业,成为宜兴市目前经营面积最大的农贸市场。“升级版”的农贸市场实现了硬件设施规范齐全,摊位设计分类科学,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购买物品安全放心。最近,张渚镇人大组织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和部分市、镇人大代表视察时,一位70多岁的张大爷拉着镇人大主席朱小鹏手高兴地说:“高质量建成的农贸市场,不亚于城里,干净整洁、菜品繁多,通过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运行管理模式,实现了居民菜蓝子一站式购物,真是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呀!”

在镇人大组织“食品安全”执法检查时来到新建的张渚农贸市场,商户和购物群众七嘴八舌地向检查组称赞农贸市场的环境和管理,但也反映了周边环境差、停车难、自产销售摊位不足等问题,检查组顺势进行了现场调研视察,并提出建议。镇政府又组织规划、建设、城管、市场监督等相关部门深入现场勘测,最终确定”提升周边环境、增加停车泊位、菜农自产自销区改造“三个项目以打包的形式列为政府实事项目,在镇二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票决通过。原来市场周边道路沆洼,两侧杂乱,与新建的市场不协调,通过黑色化改造提升和沿路商铺店面出新、店牌规范,解决了出摊、占道经营等“老大难”问题,使“脏乱差”变成“新亮点”。在农贸市场建有地下停车场的基础上,在市场附近建设第二停车场,又在周边“挤”出100多个车位,以确保菜农车辆、购物车辆停车泊位的双重保障。在农贸市场内侧的空旷地段进行改造后安排150多个摊位,方便农村大爷大妈自产自销,也让居民吃到农民自家地头的新鲜蔬果。

百位商户“集体发声”,让兴达商场“改头换脸”

张渚兴达商场坐落在张渚镇的主城区,紧挨桃溪路,周边有医院、银行、酒店、住宅小区等建筑群,是繁华的商业区。已经运行了30多年的兴达商场是张渚镇的“小商品市场”,有100多家商户,主要经营服装、鞋帽、五金、杂货,经营的商品大多数属于易燃物品。

张渚兴达商场设施破旧,墙体斑驳,地面破损,尤其是用电、用气、消防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经营。这里的100多们商户齐声呼吁要求对兴达商场“升级改造”。因疫情因素和建材企业的大幅关闭,外来人员务工人员骤减,对商场经营影响比较大,要商户出资改造难度大。为了回应群众关切,张渚镇人大通过进一步调研后向政府提出“关于兴达商场环境整治提升的建议”。张渚镇政府根据人大建议,会同相关部门作深入调研,在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意见后,决定将兴达商场升级改造项目列为年度民生实事工程,并在张渚镇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票决通过,有政府出资改造。

为推进代表票决实事项目的落实,张渚镇政府会同市场监督、安全监督、公用事业、城建城管、消防、供电、水务等多部门到现场“会诊”,拿出整治方案,并付诸实施:一是环境整治。对兴达商场周边环境全面整修,或沥青浇注、或花岗岩铺设。对场内墙体、店面出新,地面地砖铺设,店面标识标牌进行规范,划定停车泊位,打造整洁优美环境。二是险情排除。对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修、配套、更新,设置消防通道。对用电设施的电表、电线全面更新,确保安全用电。对用气设施进行全面检测、更新。对自来水管网、水表、消防栓等了进行检修和更新。同时对经营的易燃物品要求有序放置,做好防火安全教育和防火知识培训,确保安全经营万无一失。三是面貌提升。对兴达商场门头及临街周边环境进行提升式改造,面貌焕新。通过人大的跟进式督查,兴达商场升级改造工程全部落实到位。

最近,张渚镇人大组织主席团成员和部分市、镇人大代表来到改造后的兴达商场开展视察,刚到大门口,“兴达商场”四个烫金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光,往里走,6幢营业楼整体出新,红瓦粉墙给人一种温馨典雅的感觉;地上铺设白色面砖,拖得干干净净;统一制作的店铺招牌,充满艺术感,在霓红灯的映衬下,美观显眼;消防、水电气安装规范,再也不见“蜘蛛网”式的电线、锈迹斑斑的水管,“脏乱差”已变身为“洁净美”。扎根在这里的小商品市场,因为品类丰富、适合大众,百姓在闲暇时间总喜欢到兴达商场逛逛,这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市场的升级改造,对100多商户来说,也意味着新的开始。这里的老商户李阿姨说:“自商场升级改造后,这里的环境变美了,光顾的人也多了,生意也好多了,要感谢人大代表,感谢政府!”

8个联络站“同时发声“,让背街小巷“靓丽出镜”

张渚镇古称桃溪,有1700多年的建镇史,是江苏百家名镇。随着时代的发展,张渚镇的城镇发展日新月异。在社区和镇边村的8个“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时听到”同一声音“:在主城区的道路、设施配套建设颇有成效,但背街小巷却被“忽视”了,环境卫生脏乱差、出门出店占道经营、乱堆乱放杂物、基础设施破损等问题突出,背街小巷整治问题成为”老大难“问题。

张渚镇人大认为,8个联络站同时聚焦同一个问题,说明群众对背街小巷整治问题一直比较关注,人大代表多次人代会上提过。为此组织镇人大主席团成员、代表小组组长和5个社区居委主任、3个村村主任对所有背街小巷进行一次全面走访调研。调研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察实情、听实话、报实况,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研究,他们走遍小巷夹弄,访遍居民小组,经过多次调研,走访群众,视察组一致认为,背街小巷是一座城市的“毛细血管”,看似不起眼,却紧贴百姓生活,彰显着城市文明水平。希望政府能大力推动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提升,提高背街小巷精细化管理水平,让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更舒适。这次是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调研,不是走马观花,不是蜻蜓点水,而是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在“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上下功夫、求实效,确保对得起群众口碑。有参与调研的人大代表坚定地表示:“调研不是目的,形成调研报告也不是终点,解决问题、办好实事、为民谋福才是调研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张渚镇政府高度重视镇人大这次调研成果和《加强背街小巷整治的建议》,把背街小巷建设摆上议事日程。根据调研组的意见建议,张渚镇以“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为载体,把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程以“打包”的形式列为政府实事工程。该事项经张渚镇十九人大一次会议票决通过列为年度民生实事工程。此后,张渚镇政府在群策群力“会诊开方”的基础上,以“最干净城市建设”为突破口,提出开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着力做好违建整治的“减法”和品质提升的“加法”。在推进过程中,镇人大持续跟踪,采取听取汇报、现场视察、群众座谈等形式,确保这项民生实事工程由“纸上”落到“地上”。张渚镇政府以桃溪河两岸整治为先行,打造小桥流水的最美景致。对桃溪河沿线的老旧民房,采取以旧修旧的办法,留住乡愁记忆。黛瓦粉墙,倒影水中,成为天然的水墨画。在整体性整治过程中,采取“一巷一策”,兼顾“面子”和“里子”,把环境改善、景观提升、秩序管理等作为目标,用“绣花功夫”推进建设管理。目前,下场、桑园、洪桥、后街等30多条街巷完成“墙体出新、电线入地、道路铺砖、设施更新、绿化植入、车位扩容、节点打造、商家门头、公厕改造”等工程,使街巷面貌焕然一新,颜值靓丽。

10多年”紧盯不放”,让历史遗存“赓续文脉”

张渚镇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城市建设和背街小巷改造提升过程中,强调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性,担当起保护文化遗存的重要职责。

张渚城隍庙戏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坐落在西街社区、桃溪河畔,于1996年11月由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镇人大通过走访调研后提出《关于城隍庙戏楼保护性修缮的建议》,在宜兴市宗教局、道教协会、文体广电旅游局、张渚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对城隍庙进行整体修缮,对庙内戏楼进行抢救性保护性修缮,这里成为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

南宋年间,抗金英雄岳飞先后4次率军到宜兴,其中3次将行馆设在张渚后街的张家祠堂。1996年11月岳飞行馆由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历史原因,岳飞行馆曾遭破坏,但遗址尚在。在背街小巷改造过程中,人民群众对修缮岳飞行馆的呼声比较强烈,为此,镇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恢复修缮岳飞行馆的建议》,并得到镇政府的重视,列为政府实事工程,并经镇二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票决通过。镇规划办会同相关史志专家论证修缮方案和史料征集,修缮后的岳飞行馆内设有武穆印迹、岳飞诗文、岳飞史料、岳飞塑像等宝贵资料和珍贵遗存,目前正式开馆迎客观瞻,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离退休老干部、史志工作者和群众10多年以来一直呼吁的问题得到落实。(吴国良)

 

标签:
责编:崔欣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