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甘露老街: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2024-01-25 11:04:00  来源:江南晚报  
1
听新闻

除了青鱼,甘露本身也是一个被时光打磨得光亮的地方,这里有着很多历史的痕迹,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和探索。

旧时巷陌在,不见当年人

甘露老街并不长,周边有不少老巷子,从巷子深处往外走,两边的建筑次第更新,恍若穿越时空而来。甘露大街60号,是增善堂旧址,始建于元代,历代经过多次修缮,结构基本保持完整。据记载,古时增善堂是义仓,一则用于储存粮食以备荒年,一则粮食可以用于救济困苦人群,后来还曾用作他用,到了如今,甘露居民还会“众筹”在此吃上一顿年夜饭:每家带上一两个菜,大家在欢笑中辞旧迎新。

增善堂旁是寺弄,是甘露最古老的一条巷子,入口处的悟真道院,是如今甘露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道院外墙的青石砖上,还能见到早年失火后焚烧的痕迹。如今的悟真道院经过整体修缮,改名为月溪书院,内部的说书场中,百多名老人坐在台下,台上是正在表演的说书人,说到精彩处,叫好之声一片。继续深入寺巷,就来到了甘露寺旧址,即使甘露寺已经迁了新址,依然有居民会来到此处点上一炷香。以往逢年过节,寺巷接踵摩肩的场景依然烙印在当地人的记忆中。

穿过巷子就到了北市桥,这里以前叫翰林桥,从前甘露的孩童上学时便从此处过河。到了翰林桥,也就到了孟晚舟外婆家,桥东侧便是孟晚舟的外公——孟东波的故居。这是一间狭长的清代老屋,后方是甘露小学,目前孟家并无后人居住在此。

曾因水而兴,如今待新生

“甘露青鱼现在是我们的一张重要名片,但甘露其实还有很多东西值得一看。”孙伟国是甘露居民,他喜欢称自己为“乡情讲解员”,每当有游客需要参观了解甘露的历史时,大家都会想到他。孙伟国说,原本做这事的是他的老师张澍本,前些年张老师去世后,他自然而然地接过了这个任务,“如同一个传承”。

青鱼并不是甘露独有,但甘露是最早开始人工养殖青鱼的地方之一,这有赖于甘露境内诸多的湖泊和水系。甘露旧时有“八湖福地”的美称,这八湖包括鹅湖、谢埭荡、白米荡、宛山荡、陆家荡、八千荡、嘉菱荡、灵岩荡。穿过甘露老街可以来到一处“十字河口”,这里更能感受甘露四通八达的水系,南北向的是甘露的“母亲河”月河,又名月溪,为古时甘露的“市河”,顺着河流一路向南可以看到月河在此转向望虞河,形成一轮弯月,称为“弯头上”,河流因此而得名。说到水,就不得不提甘露的名字由来了,在多部古籍中都曾提到,昔时有一场甘露降于此地,“乃置市”,这便是最初的甘露。

说到这里,孙伟国对甘露的自豪中又带着些许遗憾。在他带领下,一行人来到月河边的甘露华氏堆栈旧址,其建于清末民初,当时用于典当仓库,是甘露工商业兴旺的佐证。孙伟国介绍,当地政府对堆栈进行了抢救性修复,但是焕然一新的堆栈仍未开发出新的功用,同甘露很多老建筑一样,静静等待着新生。

(晚报记者 甄泽/文 汪新笛/摄)

标签:甘露;青鱼;巷子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