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学前街:无锡书香盛处
2024-01-05 10:50:00  来源:江南晚报  
1
听新闻

开栏语:

隐藏在城市深处的小街小巷,承载着最为细腻、广阔而深厚的文化,彰显着一座城市的人文和情怀。一街一文化,一巷一特色。本期开始,本报开设“唤醒老街巷”栏目,从街巷的历史人物、文化性建筑、行业作坊、民间故事等方面来表现街巷的独特个性和风格,努力让老街巷焕发新风采。

位于市区的学前街既是城区一条干道,还是无锡文教荟萃宝地,又是江南名人故居集萃之地。学前街跟过去很不一样,两边多了现代化的高楼,过往的老宅子散在小街小巷里;学前街跟过去又很像,它依旧是无锡的书香盛处,漫步在学前街上,总能与无锡悠久的历史不期而遇。

老无锡人文荟萃之地

学前街位于无锡的闹市区,与中山路交错而过,路口东北便是八佰伴,一眼望去,商业氛围浓厚,从路口往西一直走,就能渐渐感受到不同。走不到二十米,就遇到了“一门五博士”的顾毓琇纪念馆。这是一栋中西合璧的庭院,旧时是顾氏家祠,顾氏从美国留学归来后重新设计改造。故居是免费对外开放的,不时能看到游览的市民从门内出来,也有家长带着孩子参观,或许这样便在孩子心中种下立学的种子。往前不过两百米,是活化建成的无锡国专纪念馆。无锡国专,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道别样风景,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唐文治与钱基博、冯振、陈衍、朱东润、饶宗颐等鸿学巨儒在此挽国学于衰微。唐兰、吴其昌、蒋庭曜、王蘧常、蒋天枢、钱仲联、周振甫、姚奠中、冯其庸、范敬宜等学人,也是自无锡国专走出。

穿过一条小巷,前方就浮现出飞檐斗拱的轮廓,那是人才三代鼎盛的钱锺书家族故居。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大作家钱锺书先生,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期。出钱锺书故居,继续西行不远就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西方的外交家的“钦使第”——薛福成故居,被誉为江南第一豪宅,其府第大门匾额上的“钦使第”三字为光绪御笔。来到西侧附近的汤巷,可见一幢仿西班牙式楼房,红砖外墙,庭院植有白玉兰、石榴花、龙柏,把这里装点得格外葱茏,这就是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张闻天晚年的旧居。

学前街从何而来?

学前街为什么会诞生、居住过这么多的近、现代名人?这得从历史中去寻找,历史上,无锡筑县城前原是荒野,本是百姓散居之地。筑城后,大约在宋嘉祐三年,即1058年,当时的知县张诜在此始建孔庙和大成殿——这座无锡县学又称儒学、庙学,是古代无锡唯一的官立学校,现存的戟门、明伦堂、讲堂三所建筑为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如今依旧隐于学前街旁——从此这里成为了礼学圣地,门旁大石柱上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12字,俗称下马石。无锡县学的建立,吸引了周围各方人士诸如文武官员、商贾富豪来此建房定居,抢占文化高地,甚至出现大族移居这里,渐成气候形成一条街道,因在学宫之前,“学前街”之名由此而来。

新无锡学风浓厚之所

一座座名人故居,不仅将最富江南特色的美学风格巧妙呈现,还把这座有着3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的气质娓娓诉说。尤其是近、现代,到了无锡成为中国早期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后,移居来此的成功人士就更多了,先后在此办设无锡初等工业学堂、县立中学堂、师范学校等,成为无锡教育之渊薮、学校集中之地。到如今,学前街依然沿袭了其人文荟萃、学风浓厚的传统,道路两旁仍有大桥中学、金桥双语学校、锡师附小、实验幼儿园等名校,乃至与学前街相通的街巷名字也是独具特色:教育路、乐学路、勤学路。

如今的学前街延伸至学前东路,是贯穿无锡城区东西走向的一条主要通道。而学前东路的建成,直插城东,串连起诸多居民小区和商业区,成为城东居民出行的一条快捷通道,也将人文气息散播开来。

(晚报记者 甄泽/文 朱浩/摄)

标签:无锡;故居;街巷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