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场演唱会后,仅1天时间,1份详细的现场情况分析监测报告就已出炉。会场周边的人车流分布、峰值变化以及全网话题度等均一目了然。报告还显示,在演唱会开始、结束的人流密集时段,江阴市城运中心通过“高空鹰眼”和周边停车场物联网的数据分析,有效保障了各进出口及附近路段通畅。
一个数字化的县域究竟是什么模样?如果把治理数字化比作是一个“新江湖”,从这份报告上可以窥见,江阴已准备妥当,正大展身手。“在‘全域一朵云’下,江阴正以‘数字底座’支撑,用‘城市之眼’探测,推动‘城市大脑’不断升级,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域示范中给出治理数字化的‘江阴样本’。”江阴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市城运中心)主任薛松介绍。
快
RPA“下基层”让速度“跑”起来
“真没想到,原来两周时间都完不成的残障人员数据录入,有了RPA机器人,半天时间就完成了,解放了双手,不错!”在推进智慧社区试点建设过程中,参照以往,江阴高新区蟠龙社区工作人员需在上级系统中录入残疾人信息,数据项复杂且耗时耗力。依托全域统一数字底座,在RPA机器人的帮助下,该市城运中心为社区开发数据自动搬运程序,解决了重复录入数据问题。
“快”不止在于录入快,更在于响应快。暴雨汛情来临,7万余路公共视频资源成为“城市之眼”,203处城市易积水点让汛期安全隐患可看见、可预见;半马比赛期间,比赛线路附近的94只高清“鹰眼”成为“城市之眼”,实时动态分析赛事覆盖区域的人流情况,为赛事提供“数智护航”。“全域一朵云”上,江阴已接入3万余台物联设备和7万余路视频。
城市“快”起来靠数据“跑”起来。薛松介绍,江阴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发布“数字底座”的统筹共建管理办法,推广数字底座的AI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推动各部门共性数据下沉底座,丰富底座“资源库”。“物联网+大数据”让“数治”成效可观可感。目前,江阴有3个场景纳入无锡数字治理重点场景,纳入数量在无锡各个板块中位列第一。
准
既能吃“大锅饭”也给“开小灶”
作为江阴的经济强村,长江村从不吝啬给村民发“福利”。一年到头,婚嫁金、生育金、抚恤金、助学金、奖学金、旅游经费、体检经费……各类“福利”的领取都靠村民跑腿、村委审核来完成。自打该村的“数字乡村”数字化平台投用后,村民在手机上就可以维护个人证件,自主申请“福利”,还可以实时查看申请进度,实现“福利”一键精准到家。
这样的数字平台正在江阴35个村(社区)进行首批试点。“大家共用一个数字底座,一个治理平台、一个执行标准,有效节约了建设成本。”江阴市城运中心副主任金海峰介绍,不仅如此,他们还鼓励村(社区)在吃“大锅饭”的基础上“开小灶”,储备“一村一品”场景清单库,天鹤社区老年“关爱宝”、景阳村的“智慧图书馆”、三元村的“数字档案”、向阳村的“线上矛调”等精准满足不同治理需求的场景不断涌现。
无论是“大锅饭”还是“开小灶”,目的都是把“边际递减效应”发挥出来。“如锦天鹤未来社区”平台上,“关爱宝”可绑定多个紧急联系人,如老人的亲属子女、社区网格员、挂钩党员等,具有SOS一键紧急呼叫、实时定位和跨边界预警功能。“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下,对该特色场景打造的需求也会增多,未来就可直接复制到其他村(社区)。”江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周麒介绍。
稳
数据“变量”成高效治理“增量”
最近,一个涉及金额高达130万元的纠纷在夏港街道三元村被成功化解。三元村在数字平台打造的过程中,打造了个性化的“数字档案”平台,并被江阴市档案史志馆授权,成为全域唯一可以查询8类档案的村级平台,真正实现了纸质档案、电脑端、手机端的统一。“一笔30年前已支出的费用,通过平台查询历史数据并进行数据比对找到了支付凭证,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三元村相关人士说。
“数”治社区成为该市践行“枫桥经验”的关键一招。天鹤社区在平台上嵌入“天鹤社区阳光365”微信小程序。居民李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通过线上调解渠道向社区反映:邻居潘某在自家车库、楼道、花坛等地方堆放废品,尽管已多次建议清理,但潘某仍置若罔闻,导致双方矛盾不断。社区接单后,第一时间上门调解,给居民带来稳稳的安全感。在这之后,大家渐渐养成在线咨询调解、就地解决纷争的习惯。
数据“变量”成高效治理“增量”。不久前,江阴的“澄心治”现代社区数字化平台还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计划在明年选取4家镇街指挥中心,探索‘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模式,推进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形成样板制度在全无锡推广。”薛松说,江阴还将不断完善物联感知标准体系,建成统一的设备资源目录,构建“城市驾驶舱”。
□本报记者 唐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