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锡市新吴区江溪街道以“议治江溪”社区协商式治理项目为抓手,构建街道协商议事枢纽平台,创新“234”工作法,在顶层设计、技术服务、项目提质三方面搭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议事体系,激活基层协商民主“一池春水”。
“治”:顶层设计两维度激活议事矩阵
建“机制”,依托社区创新发展园,在街道层面构建权责清晰、程序规范、关系顺畅、运行有效的社区协商议事制度,深化协商议题提出、计划制定、人员确定、活动开展、成果落实等5项工作机制,实现培育骨干、社区服务、文化营造“三大功能”。搭“体系”,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发布《深入开展社区治理实践项目的实施意见》,探索“一站多点”运作模式,广泛听取民意116条、汇集民智38例,培育社区治理能人56名,凝聚社区自治力量,打造“兴微家”村巷议事、“茶馆微治”老年人议事、“鼎鼎友邻”楼栋议事等平台32个,勾勒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多点联动的共建共治共享新画卷。
“智”:技术服务三支点提升议事能力
“智能”培训,围绕议题选择、主体确认、平台建设、流程设置等6项内容,分批次、分类别、分专题开展系统化、专业化社区议事培训76场,有效提升169名社区工作者协商议事能力。“智力”督导,根据议事相关内容、流程、规则等,陪伴式指导社区开展楼道微治理、邻里空间打造、“烟火市集”系列活动等议事会32场,推动议事途径更多样、模式更丰富、流程更顺畅,参与居民600达余人次。“智库”增能,组建议事智库团,涵盖12名上海、成都等地的专家学者,组织集思广益“新社享”交流沙龙21场、头脑风暴“圆桌会”研讨活动15次,帮助社区工作者、居民骨干等议事主体扩大视野、开拓思维。
“质”:项目提质四环节助推议事增效
精选协商议题,以“1+2+N”形式指导社区协商议事项目的概念、目标、类型、运作计划等,调研社区实际需求、精准细化目标清单、优先居民重点诉求,促使协商主题“接地气”、民主议事“有温度”。完善协商流程,以“三个一”为抓手,有机融合“线下议事会”与“线上议事群”模式,明晰“提、议、决、办、评”全链条议事方法,落实监督反馈流程,确保协商工作真落地、议事项目见实效。做优协商过程,召开项目评估会、邀请专家“把脉问诊”、实地走访各社区、印发《议治江溪》手册等158份,形成“对话在楼栋、协商在社区、融洽在邻里”的良好氛围。加强成果转化,采取“社区搭台,居民参与”方式,在社区里、网格内、楼栋中组织多方协商活动72场,促成解决社区垃圾房微改造、老旧小区电梯加装、楼道环境美化等43例,受益居民群众达5万余人,真正做到激发民主协商“新活力”、擦亮议事品牌“溪引力”、凝聚基层治理“强合力”。
(臧骁栋 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