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群众与人大代表的距离有多近?在宜兴市徐舍镇美栖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建在了村民家门口的玫瑰花田里。这是村里老百姓遛个弯就能到的地方,群众敞开心与代表交流,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也在沟通中化解。这是徐舍镇人大有力推进“家站点”建设的一点缩影,也反映着该镇以“三式工作法”推动142名人大代表一“站”到底解民忧的创新探索。
沉浸式听民声,深化“代表+网格”联动力
徐舍镇现有各级人大代表142人,为更好推动人大代表联系身边群众、听取群众意见,目前徐舍镇建起了1个镇级人大代表之家,在全镇25个村(社区)均建立了人大代表联络站,并将人大代表按照各自选区匹配至相应“家站点”。
徐舍镇将每月第三周的星期二确定为“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服务日”,自年初即排定全年的服务日安排计划,通过公示让群众知晓,常态化开展活动。在徐舍镇洴浰村,每次活动会提前两天在村各网格微信群内通知,并在各自然村的公告栏进行公示,确保有需求的村民知悉,保障活动效果。在站内接访的同时,徐舍镇还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实地走访,从美丽农居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农贸市场建设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重点工作着手,听民声、集民意。同时,着力打造“三间”联络站,确保田间联络站不打盹、指间联络站不打烊、心间联络站不打折,拉近人大代表与群众关系。
清单式集民意,细化“全链条闭环式”办理
25个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各自为阵细致收集群众心声。如何打通脉络,实现信息的大汇总?徐舍镇人大在每个人大代表联络站,都聘任一位社区工作人员为联络站联络员,既对接村民与人大代表,又每月将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汇总反馈至镇人大。镇人大按问题类别,对同一类型问题、特殊问题等分别建立专门工作台账,并按事情所属职责范围与急缓程度等进行后续交办。
为确保群众反映问题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徐舍镇人大建立问题化解销号制度,要求人大代表在接待时,对于能够即时答复或即时咨询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后答复的,应当尽可能当场答复;对于不能当场答复的事项,由人大代表对选民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经过分析研究后,提出建议方案,由徐舍镇人大对其合法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审核把关,确属于镇人大职责范围的,由镇人大按照有关程序、规定办理,属镇政府及职能部门范围的,由镇人大督促政府或职能部门答复。
一站式解民忧,实化“让民声定民生”机制
2023年,徐舍镇共有8个政府实事工程项目,涵盖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这些项目的确定践行了“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的为民办事新模式,让基层民生项目更科学、精准、有效。徐舍镇计划总投资1100万元实施的农村公路道路安全提升及沿线环境整治项目,就是人大代表通过定期走进“家站点”联系接待选民,面对面、常态化开展实事项目征集活动后确定的“入库项目”,最终也在镇人代会高票入围年度实事项目。
徐舍镇人大逐步探索项目“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末问结果+满意度测评”的“三问一评”跟踪问效机制。明确将实事项目的实施工作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中,通过人大代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专题调研、组织代表视察等形式,加强监督检查。同时,主动吸纳反映实事的群众代表参与监督,面对面征集群众对实事项目的意见建议,让代表和选民全过程监督项目实施,确保民生实事落到实处。
徐舍镇的每位人大代表,都有一张实事项目履职积分单,围绕实事项目全过程跟踪、全要素监督等的履职质效,由属地村(社区)的小组长、楼道长等熟悉事务的群众、村(居)委进行打分评定,确保代表责任落实。(宜兴市徐舍镇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