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江苏省农科院、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认证,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台创园)的“锡山大米”成功获得负碳标签证书,这是江苏省获得的第一个也是国内第二个。
入伏后的水稻田里,绿油油的秧苗长势良好。太湖水稻园生产部负责人蒋珑正在智能化灌溉管理控制室查看田间水稻生长的数据信息,他告诉记者:“化肥和灌溉是农业两大重要的碳排放源,做好两者的减量是重要的农业结构性减碳方式。”自2018年以来,太湖水稻园大力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第三方检测机构连续数年跟踪采集相关的数据显示,实施效果良好。水稻园核心区2000亩农田建立了水稻园智能化灌溉系统,可以确定最佳灌溉时刻、最佳灌溉水量与灌溉时间以及最优轮灌组合,在节水、节电、节肥和减少人力成本等方面使亩均综合生产成本降低30%。在业内人士看来,低碳农业需要推广相应技术、开展市场化探索、配套扶持政策等层面协同推进。
据了解,零碳、负碳农产品是指农业生产过程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小于或等于零的农产品。农业活动是我国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推动零碳、负碳农产品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上讲绿色低碳,一方面是要减少碳源,即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还要增加碳汇资源,即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时峰介绍说,“就农业园来讲,既要通过农作物、土壤等增加碳汇资源,更要通过投入品减量、科技增效、循环利用等方式,减少碳排放。”在全球推行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锡山大米”将加快碳标签的推广应用,践行农业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经过认证核算,生产5公斤“锡山大米”,从种植到包装的碳减排量为4.1619公斤。(陶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