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遍布街头巷尾的核酸采样亭,从每日都要“打照面”,变成了“吃灰”的闲置设施。如今核酸小屋已经“下岗”两个多月,资源应该如何充分利用?蠡园街道环湖社区通过广泛走访调查,结合群众实际需求,科学合理规划,以积极有效的探索实践让核酸小屋重新焕发了活力。
中午休息时,不少建筑工人都会选择来到建筑路和鸿桥路路口的元气小屋“加个油”。找个座椅歇歇脚,喝一瓶冰可乐,翻几页报刊杂志,舒爽!“小屋内有座椅书籍,还有应急药箱,中午能有个休息场所,对我们建筑工人真的很暖心。”刚吃完饭前来休息的王师傅,二话没说,先竖起了大拇指。
环湖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目的是让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就近能找到一个休息的地方。
位于瑜憬湾东门面积仅有3平方米左右的核酸小屋,经过升级改造,化身为集多功能于一身的城市管理服务窗口,将为周边居民提供形式多样的城管执法宣传服务。这个曾经的核酸小屋如今身兼综合执法示范岗、党员实践微基地、市民监督员联络点、志愿者服务站、户外工作休息点等“数职”。每天执法队员上岗后,会在站点周围摆放若干宣传展板,将最新的法律法规修改条例、当下热点法律知识等信息进行陈列展示,还会向过往群众发放城管执法小知识宣传手册,并耐心解答居民群众的问题咨询,让有限的小屋空间在功能上得到了无限延展,也会周边的居民群众带来了服务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