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水芹种植“土专家”助农拓宽致富路
2022-10-11 14:1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后洪村,位于宜兴市万石镇东南一隅,地处高亢平原。太湖季风氤氲了这片丰沛水土,区域内旱涝保收,自然条件优越,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也是种植水芹的风水宝地。

“春水生楚葵,弥望碧无际。”水芹,也称“楚葵”,嫩脆鲜香,菜之美者。早在明末清初,万石镇便有水芹种植的记载。2006年,随着342省道改线,部分水芹种植基地被划分为工业园区,万石水芹种植面积一度锐减。

此时,谢玉西还在打理着他那十几亩果园。作为70年代的老高中生,他具备一定文化知识基础,头脑也灵活。谢玉西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开发水芹项目、致富百姓的大好机遇。一个“水芹梦”就这样,在他的心中悄然萌发。

“我们都来入股,每个人都是股东!”在后洪村委的支持下,谢玉西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拍即合,采用股份合作形式引进了芹菜,在后洪村种植芹菜面积近50亩地。望着眼前生机蓬勃的一片绿意,谢玉西又是欢喜又是担忧。目前长势确实不错,但是后期如果出了问题,该怎么办呢?为此,他三天两头跑到老种植户那里请教种植细节,时不时向上级农艺部门的专家请教专业知识,自己还不忘收集种植芹菜的书刊资料进行学习。“那会儿我光购买书箱、订阅报刊就花费了上千元!”谢玉西的眸子里闪烁着坚定的光。

日复一日,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反复印证,谢玉西成为了芹菜种植的“土专家”。不过,他觉得自己还远远不够,“就和‘杂交水稻’一样,我想寻找途径大幅提高水芹的产量和品质。”谢玉西绞尽脑汁,于是他主动联系扬州大学专家团队,在其指导下,谢玉西亲力亲为,按照一年四季不同的季节特点,通过芹菜大棚等设施,钻研出用水、施肥、防病虫害、适应气候等一整套措施要领,并成功培育出“秋芹1号”“伏芹1号”等水芹品种,在全国首次实现了水芹的四季种植。“一亩芹菜一年可以有上万元的收入,比起种稻种麦强多了。”谢玉西笑言。

试种成功,打响了万石水芹品牌化的第一枪。村里农户也迅速加入到种植芹菜的行列中来。不过,“水芹梦”的跨越之路并不平坦。种得好,卖不出去怎么办?

“打响品牌,赢得市场,刻不容缓。”多年的种树销果经验,令谢玉西不畏浮云,心如明镜。谢玉西多次前往镇政府和村委寻求帮助,在其支持下,成功申请注册了“陶都”牌商标。谢玉西的干劲更足了。无论酷暑严冬,亦或黎明黑暗,他始终奔跑在宣传的路上,利用一切农产品展销活动的机会,推广“陶都”牌水芹品牌,逐渐打开了销售市场。

十余年砥砺深耕。如今,“万石水芹”早已声名远播,生意盎然。截止目前,万石“陶都牌”水芹荣获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名牌商标、中国名优产品等称号,在后洪村从事水芹产业的村民有400余户,带动本地及周边600余户农户就业,水芹规模化种植面积约2000亩,年产量12000吨。到2020年后洪村成功创建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的壮美之梦。(宜轩)

标签:
责编:崔欣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