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网络游戏诈骗有所上升
2022-07-26 16:42:00  来源:江南晚报  
1
听新闻

暑假期间,不少市民在家休闲玩网络游戏,一些玩家为尽快升级,或在游戏世界中享受一身顶配的风光,不惜花钱购买游戏账号或找人陪练。而骗子也没闲着,准备狠狠捞上一笔。7月25日从警方了解到,本月以来网络游戏类诈骗警情有所上升,特别在学生群体当中应引起警惕。

市民小王前两天在家上网,有一名陌生网友添加好友,想要购买他之前挂在网上待售的游戏账号。小王见对方很爽快,不疑有他答应交易,随后对方发过来一个转账成功的截屏图。正当小王为交易成功欢喜的时候,对方又发送了一个二维码,说私下交易存在风险,要走客服担保程序。小王于是扫描二维码,支付了6000元,接着对方又让小王支付其他费用。而小王此时发现自己并没有收到交易款,发觉上当报了警。无独有偶,市民小李上网时有陌生网友称要购买游戏账号,小李与对方联系后收到一个网站地址,对方说是专门交易游戏账号的。小李进入网站,将游戏账号及密码告知客服,对方就表示已转账给小李。小李发现网站上的个人账号上确实有余额,但是无法提现。对此客服称账户被冻结,需要充值解冻,小李随后转账共计1万余元,再次联系时发现自己已被拉黑,意识到被骗了。

网络游戏世界华丽多变,游戏诈骗套路也不止一种。上周末,小陈在家刷短视频软件时看到有游戏代练和陪练,便添加对方QQ好友。对方以路费、服务费、保证金、银行账户有问题等为由让小陈转账。小陈陆续转账了1.3万多元,发现对方还提出新的名目,终于意识到对方是骗子。民警介绍,有些游戏玩家是未成年人,充值游戏币、购买游戏装备时,零花钱不够了会向家长“求援”,或者直接绑定使用家长的账户,一些骗子就是盯上家长的“钱包”,以与未成年人交易导致自己账户被冻结等各种理由,引诱玩家落入陷阱。

从市反诈中心了解到,进入暑假以来,警方共接报36起网络游戏诈骗警情。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游戏类诈骗是学生群体的主要受骗类型之一,也容易成为暑期学生上当受骗的“重灾区”。继解除游戏青少年模式骗局被戳破之后,目前常见的网络游戏诈骗集中于游戏充值、代练陪练、账号交易领域。不法分子会在社交平台上贩卖游戏装备、买卖游戏账号,或者声称可以低价代练游戏角色等级,利用学生喜欢玩不同游戏且涉世未深的特点,引诱受害人在虚假交易平台或者私下交易。有的不法分子设计钓鱼网站,冒充游戏运营商或网站客服发布“送金币”“充值优惠”等活动,引诱受害人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对此警方指出,玩网络游戏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网上交易时请选择正规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操作,不要进行私下交易。对方如果以各种名义要求转账,尤其是解冻账号、交手续费、支付保证金等,要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同时,暑期玩网络游戏的青少年比例高,家中父母尤其祖辈请注意不要将手机支付以及银行卡密码等告知孩子,“家长可以在孩子需要花费时转账过去,如果孩子突然需要较大的花费,家长能够帮忙把关,提前识别出异常,避免孩子擅自消费连带家长账户内的钱被骗子卷光”。同时民警建议,家里可以采用“专卡专用”方式,专门留一张银行卡用于日常网络购物、充值等,与家庭正常开销账户以及存款账户都分开,并设置一定限额,这样万一遭遇骗子,可以尽量降低损失。晚报记者 念楼

标签:
责编:邵佳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