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英烈故事坚定理想信念 大型音舞诗画剧《雨花颂·信仰》获好评
2015年7月1日,在党的94岁生日当天,一台名为《雨花颂信仰》的“党性教育课”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上演。特殊的内容——雨花英烈真实的故事和语言,特殊的形式——和先烈进行跨时空对话,特殊的呈现——情景小品、主题歌舞、音舞诗画相结合……作为南京市“雨花英烈精神”系列宣传活动的第一项,这台节目一炮打响,获得如潮好评。
“直到如今,我们仍然怀念《雨花颂信仰》。”日前,节目主创团队——市文联、南京广电集团和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5年3月,我们接到任务,要组织一台以烈士书信、诗抄为主要内容的演出,7月1日‘交卷’。”市文联副巡视员章世和回忆,在3个多月的紧张时间里,主创们深入雨花台烈士陵园学习,组织相关专家召开多场座谈会,提炼主题、确定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台本、谱曲、编舞……经过17稿的磨炼,最终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总导演王平说,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信仰缺失,而雨花英烈的突出特点就是年轻、高学历、家庭富有,如施滉、许包野,他们可以轻松地享受生活,却选择牺牲自己去追求信仰。
为了增加节目的艺术感染力,《雨花颂信仰》将“真实”放在了第一位,以真实故事为主线,用真实的语言进行艺术化地呈现,“遵循历史、遵循事实,先烈们真实的故事和语言魅力会告诉观众,他们当年确确实实就是这么做的。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今天,每个人看了之后都会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如丁香烈士的故事,主创们别出心裁地换了一个角度,让时钟曼来讲述那一段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阿乐爱恋时钟曼是因为丁香,时钟曼爱恋阿乐,也是因为丁香,这种烘云托月的表达方式感染了观众。
尤为新颖的是,《雨花颂信仰》还创造性地让现代人和烈士进行跨时空的对话,让人一边看一边去体会什么是信仰。通过音乐和诗句的组合,以及部分舞蹈和其他艺术元素的包装,现代人和逝去的邓中夏、恽代英、丁香等烈士跨越时空,围绕“生与死、家与国、利与义”进行对话,展现了雨花台烈士们的信仰。
文史顾问张国强说,目前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正在对陵园进行地下大厅改造,准备留出舞台,将来组织大学生在此进行长期演出,用《雨花颂信仰》探索出的新形式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述雨花英烈的故事。
本报记者朱晓露胡海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