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手表厂旧址变身十朝历史文化园

说起南京手表厂,很多老南京都记得它当年的风光。昨天,记者探访了位于中山门外四方城的南京手表厂旧址。现在,这里是一个花园式的文化产业园——南京十朝历史文化园。
钟山表曾“一表难求”
手表厂老职工姜小章16岁进工厂,回忆起手表厂的过往,姜小章充满了自豪。他介绍,南京手表厂前身是上世纪50年代成立的江南钟表厂,上世纪60年代搬到四方城,曾风靡全国的钟山表就是在这里生产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钟山表可谓“一表难求”,买钟山表要排队,还得凭券才能买到。当时一块“钟山表”卖30元左右,与一块售价120元的“上海表”相比价廉物美,厂里月产量最高达20万块,上缴的税收名列南京市第6位。
南京手表厂的最后一任厂长赵健强记得,那个年代物资紧缺,江苏省和南京市经常用钟山表到外省去置换木材、煤炭等物资,用于南京地方工业生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的许多钢材就是当年用钟山表换来的。当时钢材供不应求,于是采用了“手表换钢材”的策略。
2010年南京手表厂关停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大量的进口电子表、石英表进入国内市场,同时国内组装手表的商家也多了起来。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钟山表开始走下坡路。为了寻求新出路,后来,南京手表厂开始承接国外订单,大量的钟山表出口到俄罗斯、中东和南非等地。同时南京手表厂也经常承接礼品订单,在一些重要的纪念活动中,经常能看到钟山表。
2003年,明孝陵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了恢复明孝陵原貌,明孝陵周边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按照规划要搬迁部分企业,这其中就包括南京手表厂。2007年,南京手表厂搬到城北继续生产。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南京手表厂深受影响,产品滞销,亏损严重。2010年,南京手表厂关停,厂里成立托管中心,交由主管部门对其进行托管。
老厂房变身十朝文化园
如今,原来的老厂区变成了南京十朝历史文化园。整个园区占地面积近350亩,手表厂有10栋老厂房全部保留下来,包括曾经的生产车间、工具车间等。
近日南京公布的首批工业遗产建筑保护名录当中,南京手表厂有4栋厂房入选,明孝陵博物馆所在老厂房就是其中之一。这栋厂房建于1959年,原先是工具车间。为使手表厂老厂房建筑与下马坊遗址公园文化氛围协调,中山陵园管理局聘请了东南大学建筑专家对厂房外观精心设计,采用了白墙灰瓦的明清江南建筑风格,从而与景区风格融为一体。据介绍,手表厂的厂房正好处于明孝陵景区的大金门入口南侧,坐落于此的明孝陵博物馆综合展示世界遗产明孝陵深厚内涵,给整个景区起导览作用。
十朝历史文化园内除了明孝陵博物馆,还有南京十朝历史文化展览馆、金陵石道馆等文化场馆,集中展示了南京十朝都会的历史精华和文化底蕴。位于4号楼的十朝历史文化展览馆也是由手表厂的一栋老厂房改造。展览馆共有两层展厅,以图片、模型、实物等形式,展示了从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到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在南京建都的十个朝代(政权)的历史。
园区还入驻了其他14家企事业单位。在园区办公的南京庸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事茶道、花道、古琴、书法等传统文化的课程培训,也经常开展传统文化的公益宣传活动。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地方风景如画,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特别适合文化企业的发展。
本报记者许琴本报通讯员陈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