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站上新起点,地标产业如何持续抬升
2023-10-19 11:10:00  来源:泰州日报  
1
听新闻

瑞科生物向津巴布韦提供疫苗技术扩大国际化版图,扬子江药业入选江苏民企百强并在多个榜单居前列,30多家上海金融机构走进中国医药城进行产融对接,召开大健康产业知识产权会议集聚发展资源,20个项目在2023中国医药城(上海)投资推介会上集中签约……

眼下,加速奔跑的大健康产业,在泰州产业棋局上“妙手”连连,高能推进。去年,泰州大健康产业规模实现2850亿元,其中医药产业产值946.2亿元,规模约占全省五分之一、全国二十分之一,预计2023年大健康产业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

市委书记朱立凡强调,全市上下必须自觉站在全局高度,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保持战略定力,提升发展热度,进一步做实、做新、做大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在大健康产业赛道上跑出发展加速度。

迈上新阶段,站到新起点,泰州如何持续抬升产业地标,让大健康“标签”更加夺目?

放大“高”“质”“量”

擦亮“健康名城、幸福泰州”名片

去年11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支持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历经多年发展积淀,当前泰州推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可谓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泰州市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性机遇,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创新,加快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擦亮‘健康名城、幸福泰州’城市名片。”市发改委主任陶玲介绍,泰州大健康产业具体成效可概括为三个关键字,即“高”“质”“量”。

第一个关键字是“高”,意为高位、高效。

一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将目标落到主体,将布局落到全域,将体系落到环节,加快把定位干成地位。高规格成立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召开全市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和领导小组会议,承办第三届健康中国发展大会,科学编制《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25 年)》,制定“十四五”期间重点事项、重点载体、重点项目“三张清单”。

另一方面,坚持把专业化服务作为特色竞争力,着力构建覆盖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的高效服务体系。设立全省首家大健康产业法律服务中心、全省首家特医配方食品质检中心;打造全省首个药监综合体,省药监局审评核查泰州分中心在全省率先获得二次赋权,赋权事项居全省第一方阵;药品进口口岸成功获批……一系列“全省首个”“全省率先”令人瞩目。

第二个关键字是“质”,是指质量、质态。

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项目高质量发展。泰州市以项目支撑产业发展质态,狠抓项目带动,聚焦产业研判策划、要素竞争配置、服务质效提升进一步优化项目工作机制,紧盯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招引项目。在落实“四敢”重大要求动员部署会暨2023年大健康产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全市79个大健康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277.9亿元,目前10个项目已竣工投产。今年泰州市有5个大健康产业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数量居全省前列。

同时,围绕产业发展质量,泰州市持续激发科技创新“聚变效应”。实施创新主体梯次培育等六大行动提升产业创新策源能力,设置“大健康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专项”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加快编制国家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布局建设4家大健康领域离岸创新中心。上半年,全市获批三类医疗器械10项,获批药品17个品种、19个品规,同比增长均超40%。

第三个关键字是“量”,含义为体量、分量。

泰州市大健康产业聚焦六大健康制造业和六大健康服务业,“耕植”越来越深,“块头”越来越大,引领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截至目前,泰州已落户医药健康企业1400多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69家,拥有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苏中药业3家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企业,阿斯利康、雀巢健康、勃林格殷格翰等14家国际知名企业。

当前,泰州大健康产业正加速“出圈”。泰州市牵头的“泰连锡”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级医药高新区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排第11位、省内列第2位;扬子江药业荣登2022-2023年度中国医药制造业百强榜首,成为全球首家获得新版EFQM全球奖的药企;资本市场上,“泰州医药”板块加快隆起。

主攻不足和短板

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做示范

数据显示,今年底,泰州大健康产业规模大概率将登上3000亿元台阶。

未来,这艘产业“巨轮”如何以更强动能远航?

大健康产业是泰州转型出关、制胜未来的关键所在。市长万闻华说:“市政府将聚焦打造大健康产业地标这一战略,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取向,动员整合各板块各条线围绕年度目标任务抓落实、抓推进,促进发展目标与支撑要素、具体抓手、发力重点相适配,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逐步迈向‘中高端’。”

“泰州市大健康产业未来一段时期发展总纲已定,概括为‘一个目标’和‘四个定位’。”陶玲介绍,“‘一个目标’,是到2025年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四个定位’,就是把泰州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药健康产业高地、全国重要的医药健康创新策源地、引领全国大健康产业改革发展的先行区和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样板城市。”

这意味着,泰州市须围绕“1+4”总纲,直面既往的不足和短板,致力于多做一些过去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前瞻性思考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事,让外界提到“大健康”就想到泰州,真正在推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做示范。

“我们清醒认识到,泰州市大健康产业虽已具备一定规模,但产业引领性强、发展速度快、成长空间大的大企业、大项目仍然偏少,需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陶玲说,“要拼优质项目,这是‘头版头条’。”

泰州市将逐一梳理省支持意见中明确的12个重点领域,充分借助科研机构、医疗机构、投资机构的专业知识和灵敏嗅觉,积极探索委托招商、资本招商、飞地招商等多元化方式,着力谋划一批优质项目。同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存量的增量”和“增量的增量”两个着力点,做强化学药和中药等优势领域,做特生物药、体外诊断试剂、特医配方食品、动物保健药物等新兴领域,做大健康服务领域。

大健康产业由多学科、多产业相互交叉共同组成,当中的生物医药更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赛道”。

“我们将聚焦创新短板,推动创新要素向大健康产业集聚、研发力量向大健康产业集结、科技服务向大健康产业集中,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医药健康创新策源地。”市科技局局长包亚介绍,重点是强化大健康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大健康产业发展能级,优化大健康产业创新生态。

市科技局将打出一套新意迭出的“拳法”。相关“新招”包括: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链式培育体系;设立大健康产业市级科技专项,开设科技项目申报绿色通道;推进市产研院与中科院大化所泰州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共建专业研究所,推动细分行业领域龙头企业与省、市产研院建设联合创新中心;强化上海长三角国创中心离岸区域创新中心运营建设;建立离岸创新中心支持政策;推动国家兽用生物制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等。

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人才。地处人才竞争激烈的长三角城市林,泰州需不断增强人才“来”的底气,畅通人才“汇”的渠道,坚定人才“留”的决心。

泰州医药高新区党工委委员、高港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冯海镛介绍:“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将致力城市更友好、青年更有为、人才更出彩,着力建设可知可感可预期的‘青年首站’和‘人才特区’!”

围绕上述目标,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将实施更精准的人才工作举措。一方面,着力构建以生物医药产业为龙头的“1+4”产业格局,推动北大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等加快建设,用足用好升级版“113医药人才特别计划”和“凤栖高新”英才计划,推动产业与人才同频共振。另一方面,进一步擦亮“一赛两会”品牌,举办“双创大赛”“云聘荐岗”等系列活动,深化实施人才“举荐制”,加快建设“人才飞地”,构建多维引才格局。与此同时,还将健全人才需求“快速响应”和“有求必应”机制,高品质建设“人才家园”,高效运营“人才会客厅”等,持续提升人才服务质效。

大健康“产业之树”需“金融活水”灌溉。目前,泰州市共有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10家,其中医药制造类科创板上市企业4家,居全省第1位、全国第4位。新近成立的泰州天使投资基金已成功投资大健康领域初创项目5项,投资额近3000万元。

“虽然泰州市金融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对标先进地区、对照发展需要,仍显不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韩潮坦言,他们的工作焦点,是进一步加大金融供给、加强金融支撑、优化金融服务。

深入推进“行长服务重大项目”专项行动;支持泰州医药高新区整合做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会同市财政局、国资委等部门积极推进大健康产业母基金组建工作,联合知名投资机构设立直投基金;用好科创板、港交所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政策,放大“凤城上市通”服务平台作用……多项举措令人期待。本报记者 谢荣 通讯员 丁松 范静静 刘昊宇 包思颖

标签:
责编:邵佳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