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领路,谏言,展为,他这样助力乡村振兴
2022-05-12 11:0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5月12日泰州讯 杨恒俊是靖江市新桥镇德胜村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也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他临危受命,毅然放下如日中天的三家超市、数百家连锁店生意,做起了“一脸灰、两脚泥”的村书记。

全国劳动模范的他,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一定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杨恒俊怀揣千万家财,但当时村集体可支配收入只有2.3万元,累计债务竟高达48万,村部三间小屋15块玻璃破了13块,遮风挡雨不成,村里连一条沙石路都没有,老百姓空守着人均亩把的承包地。他始终觉得一家富不算数,只有全民富方幸福。上任伊始,他就立下军令状:“一年改面貌,三年大变样,给我10年还党组织一个崭新的德胜村。”

“挖掉村里的穷根,就要有一支很强的团队”。为改变落后的面貌,他“做给村干看,带领群众干”。他引入公司化管理模式,坚持日晨会、周例会,13年来雷打不动。定岗定责、条块包干,修订完善18项制度,上任后的半个月开了25次会议。他自掏腰包,组织干群到外地参观和实地调研,他跑断了腿,挠破了头,操碎了心。

德胜是农业大村,他做足了“农”字文章。盘活存量土地。与高等院校、农科所合作连成200亩有机大棚蔬菜、300亩果园、400亩生态养殖园、1000亩有机粮基地、10万羽鸡鸭养殖场。“要致富先修路”,杨恒俊一直明白这个道理。在他的组织下,修筑了环村和纵横穿村黑色路面10万多平方米,桥梁12座,便于大中型货车来往。“无商不富”,杨恒俊更明白发展农业的这一真谛。他决定走“自产自销”的道路,探索践行大农业、大产业、大品牌和小旅游的发展理念。注册成立江苏德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德胜村农产品展示区、交易中心、科创孵化基地、院士工作站、食品检测站,打造了“德胜村咸鸭蛋”“德胜村水蜜桃”“德胜村酒”等品牌,致力实现德胜新产品卖全国的目标。“以工养农、致富脱贫”,杨恒俊更尊崇这一经验。他一手抓“筑巢引凤”,先后招来十几家企业来村投资办厂,目前都产销两旺,一手抓“三扶两创”,回乡创业青年达20多人,带领村民亦工亦农。

如今,德胜村集体经营年纯收入达40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5万。家家户户住洋房,开小车,休闲景点点缀,健身广场、农民公园应有尽有,天然气进户,无线网全覆盖,是泰州数一数二的富强村。德胜村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最美乡村”等60多项荣誉称号。当地老百姓纷纷赞叹,“选对一干部,致富千百户。杨恒俊是个好支书,德胜村还得靠他来领路”。

全国人民代表的他,为民当好谏言人

2017年,他被选举为全国人大代表。五年来,他作为来自农村基层一线的代表,围绕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积极建言献策,履职尽责。提交有质量的议案51件,其中关于学前教育、学生减负、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教师培养等达8件之多。

“乡村要振兴,教育必先行”,杨恒俊经过调研发现,目前乡村教育普遍存在空心化问题。名目繁多的校外学科类培训如雨后春笋,且高额收费,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更加大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全国“两会”期间,他郑重地提出“到该重拳出击整顿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时候了”的议案,并提出可行可鉴的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国家双减政策相继出台,学校“5+2”延时服务落地见效。他还同时建议,加强乡村一线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提出了成立教师发展学院、建设“教育云”网络研修平台、打造“名师工作坊”和“云上教研”等具体方案,快速高效解决乡村一线教师的现实问题。他还建议要构建家长学校培训体系,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理论修养,不断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家校社共同努力构成立体教育网,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他的建议被泰州市委市政府采纳多年,把教育大会作为“新春第一会”,出台了加强乡村教育的政策性文件和奖励性措施。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营造文明乡风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大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杨恒俊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乡风文明的打造。他不光“两会”期间上提议案,还注重实际践行。几年来,他紧紧围绕“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重点实施了“思想铸魂、服务贴心、文化惠民、移风易俗”四项重点工程,以生动宣讲强信心,志愿服务暖人心,典型引路聚民心,移风易俗筑同心,把德胜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成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

“我们既要抓基础教育、抓学校教育,更要有的放矢地抓大教育,把大教育渗透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中。”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杨恒俊在泰州、靖江两级人代会上,他说:“为更好地支持教育事业,提议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他不仅自己带头捐赠了数万元,还动员儿子、儿媳一起捐。在他的带动下,德胜村捐赠了20多万支持教育基金会的设立。在他的积极建言和带头推动下,2021年8月,全镇募集资金1180多万元的泰州市首家乡镇教育基金会在新桥成立。

村关工委主任的他,党建带关建的展为人

“党建带关建”作为主责主业。杨恒俊是德胜村党委书记兼任关工委主任,他一直把关工委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作为主责主业常抓不懈。村“两委”会议上多次如是说:“我们要把做好关工委工作放在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政治生活中去把握,放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职责使命中去谋划,放在当好现代化建设强富美高新德胜的发展大计中去推进,努力当好青少年爱党爱国的‘领航人’,全面发展的‘领路人’,合法权益的‘守护人’”。他兼任关工委主任的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带关工委班子建设,上门动员有威望、有能力、乐奉献、身体好的原村老书记担任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配备村团支部书记兼任关工委秘书长,把村干吸纳为关工委成员,选聘两位“五老”进班子。逢会必讲关工事业的重要性,反复强调要加强党组织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每次周会都与村里经济建设工作同布置,关工委的重大活动事项请示都随报即批,重要活动都参加,为关工长面子、站场子;他坚持带关工委队伍的建设,通过开会动员、登门请贤、班子成员推荐和活动影响,发展28名“五老”自觉自愿加入关工委志愿服务队伍。“五老”在他的带领下,主动当好“革命传统教育宣传员、社会风尚监督员、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员、科技致富指导员、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服务员”。他们在人居环境整治和垃圾分类重点工作中,充分发挥威望优势,带头示范,积极献计献策,形成正面导向;他们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联动开展爱心志愿服务,看望慰问80岁以上老人,参与校外辅导站担任专职辅导员,与党员、教师、青年志愿者形成爱心循环链,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如今德胜村关工委的“五老”已发展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拉得出、打得响”的中坚力量。他坚持带关工委制度建设,实行主任负责制、常务副主任驻会办公制、“五老”出勤考核制,业绩谁做随记制、以奖代补等激励机制,实现村关工委班子强、队伍壮、经费足的目标。

“关工做”自身亲力亲为。“德胜德胜,有德方能胜”,这是杨恒俊一直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他在村关工委全体人员工作会议上一直强调:“关工工作首要任务就是教育我们下一代立德树人。作为德胜人,更要做好崇德敬德的大文章,要用德文化去熏陶感染,影响和教育好一代又一代的德胜人”。2009年8月的一天,他在研究制定村容村貌建设十年规划纲要时,就对设计者提出资金再紧、家底再穷,我们也要建成一个集诚信、忠孝、勤劳、节俭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百米长廊。经过几年的酝酿筹划和资金的筹备积累,2017年,他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契机,先后通过上争、自筹和个人捐资近一千万元,组织开工建设,建成东西走向197米的政德文化长廊、法治公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每年都要分批组织青少年学生来广场参观,并且主动担任义务讲解员。

他在全村广泛开展诚信、忠孝、勤劳、节俭等优良传统文化和家庭文明教育,将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让社会主义价值观根植在每一个家庭。他发动“五老”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志愿服务和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通过植树增绿、清洁家园环境整治、暑期夏令营、环保知识宣讲、孝老敬老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形成常态化文明实践良好机制。“庆国庆 学党史”“阅读、爱国”“大手拉小手 书香伴我行”等主题活动深受家长和青少年的欢迎和喜爱,激发了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增强了他们对读书的兴趣。通过“孝老爱亲”扬美德,“美德善行”树模范,“美丽庭院”塑新风,将德胜村打造成铸魂修心的“大课堂”、凝心聚力的“连心桥”、青少年喜爱的“好家园”。

“成长路上不能落下一个孩子”,杨恒俊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年他都全面排查村里的困境儿童,并组织“五老”志愿者开展“凝聚五老爱心接力”结对帮扶活动,通过“一对一”关爱帮扶近20名“三童”。对特殊困难的青少年,他更是不遗余力,倾情相助。村里的每一名困境儿童都牵动着杨恒俊的心。2021年10月份,新桥城实验学校三年级学生小桐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被确诊为脊髓栓系综合征,双下肢瘫痪。这让原本就很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小桐从小父母离异,爷爷去世,奶奶残疾,全家的开支都落在父亲一个人的肩上。她生病后,父亲只能放下工作,断了收入来源来照顾她,这无疑是让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难上加难。经过几个月的治疗,他们花光家里微薄的积蓄,借遍了亲戚好友,用光了在水滴筹上筹集的医疗救助资金。得知这一信息后,杨恒俊主动联系相关部门,由关工委牵头,联合学校关工委和政府群团组织,积极对接融媒体,发动全社会开展捐款献爱心活动。在他的奔走努力下,仅半个月就筹得善款26万余元,给小桐一家带来了新的希望。

“留守儿童失管失教的问题,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要真正破解这一症结,必须走好富民强村路,引得村民‘雁归来’”。为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杨恒俊决定让外出打工的父辈们在家门口找到心仪的工作。他根据外出农民工的特长盘活空余民房,先后招引了江苏德昇服饰有限公司、江苏永耐泵阀科技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吸引了返乡就业的农民两百余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村民都选择在家创业就业,解决了留守儿童的所盼所求。原先在外地打工的德胜村12组村民杨美云,从事服装后道加工,自从村里办起了服装厂之后,她就立马回来工作了。“从家里到村里的服装厂只需要两分钟,比以往方便多了,小孩也能照顾到啦。”杨美云说。弯刀圩村民张继业以前因业务经常辗转各大城市,前几年回村发展,张继业说:“德胜村虽是个村庄,但一点都不比大城市差,村里现在环境优美、宜居舒适,我经常邀请生意伙伴来村里参观,客人都夸这里风景独好,我们很是自豪。”(宋山海王亚平)

标签:领路人;农民致富;工委
责编:季昱希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