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积了多少分了?”在高港区口岸街道引江社区,自出台奖励制度以来,垃圾分类已成居民的生活习惯。
近日,引江社区的生活垃圾兑换超市刚开门,居民陈庆涛就拿着这几天分类收集的塑料瓶等废弃物,来兑换生活用品了。在这个泰州农村首家垃圾分类兑换超市,每天都上演着可回收垃圾兑换商品的场景。
“现在我们都习惯把蔬菜叶子、瓜果皮等扔到绿桶里,其他垃圾扔到灰桶里。”陈庆涛开心地说,“垃圾分类做得好,能换到不少牙膏、纸巾、肥皂等生活日用品,全家人的积极性都很高。”
高港区是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创建区,引江社区也是当地最早的试点之一。近日,记者在现场看到,社区宣传栏里的海报、绿地里的提示语、主题公园的宣传语,内容多数与“垃圾分类”有关。每户居民家门口都摆放了一组“双胞胎”垃圾桶,一边是绿色,一边是灰色,分别收储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方便垃圾转运员每天上门收取。
据悉,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易反复、常反弹”的现象,引江社区除出台垃圾分类奖励制度外,还实施门前“三包”责任制,把每户村民房前屋后的清洁情况纳入考核。
“谁都希望自己生活的环境越来越美。这两年,村庄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自然有更多人愿意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了。”引江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竹山说。
高爱莉 于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