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随着国内外一批批工程师进驻,位于黄桥经济开发区的长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二期投资3亿元建设的200PPM全自动智能制造车间,进入最后设备调试阶段,将于下个月投入使用。
“200PPM,也就是每分钟可生产出200只电池,效率较以前提高2倍。”长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清欣告诉记者,一期项目企业采取的是半自动化,像配料称重、投料、装备等工序均需人工参与操作,生产掺杂人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产品精准度。与之相比,二期项目22道工序全部采取全自动模式,员工只需在一旁看着,防止机器故障出现,因而用工数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
用工少了,产能却跃上了一个台阶。企业去年启动建设的二期工程,占地20亩,引进韩国全自动装备生产线,建设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相融合的现代化制造车间,项目达成后,日产锂电池将达到40万只,年产能将由现在的1G瓦时提升至1.5G瓦时,销售将突破10亿元。
自2015年投产以来,这家高新技术企业就备受行业瞩目。从2016年至今,企业基本上以“亿级”的速度在跳跃,2016年突破亿元、2017年突破2亿元、2018年突破3亿元。
令人艳羡的远不止这些,从落户之日起,企业创办人杨清欣自带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信息产业部一等奖获得者”等荣耀光环,注定三杰新能源不平凡的技术创新之路。几年来,企业先后攻克了电池寿命、自放电、安全等一道道难关,研发出了功率输出高、寿命长且自放电低的2.0AH、2.5AH等高倍率动力锂电池,其续航里程可以达到360公里,自放电损耗控制在每个月3%以内,达到国际先进标准。今年,企业又开发出了可在零下40摄氏度使用的超低温电池,以及放电倍率达到10C至15C、容量达到3000至4000毫安时的高倍率锂电池。
“电池放电倍率和容量越大,应用范围就会越广泛。我们不仅可以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上,还能应用在快速充放电的家电设备上比如无绳吸尘器、园林工具、电动工具等等。”杨清欣说,随着锂电池性能的不断提升和拓展,企业市场定位更加明晰,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家用电器两大方面。
基于企业精准的市场定位以及在锂电池技术开发的领先地位,去年进军新能源行业的世界品牌500强企业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一眼相中三杰新能源。“长虹的加盟,好比给三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资金和广泛的品牌影响力。”黄桥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4月,三杰新能源与长虹完成股权变更,仅仅一个月,企业就收到了长虹2.7亿元的注资,其中,大部分资金投进了二期工程建设,推动了项目进度。
锂电池的多元开发、与长虹的高位嫁接,为企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在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不高的背景下,长虹三杰新能源的锂电池依然价格“坚挺”,全年净利润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与此同时,企业还先后通过美国UL、欧盟CB、韩国KC等多国在电池方面的评估认证,进入力神,德国博世、凯驰,美国史丹利百得等国内外一线家用电器品牌的配套圈。
“二期项目主要生产家电用方面的高端锂电池,可新增销售约7亿元。”杨清欣说,今后5年,企业将进一步加强与天津十八研究所、南京工业大学、苏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不断开发高端锂电池产品,计划再投10亿元,征地300亩,新增3G瓦时的产能,力争销售达到30亿元。(记者 朱敏丽 特约记者 张建荣 通讯员 丁武 孙刚 孙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