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泰州市海军中学在初二年级举办旗语课,同学们通过舞动旗帜,学习海军通行的海上通信方式,了解海军文化。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海军命名的中学,泰州市海军中学通过开展特色化的国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国防海防意识和拥军爱国情怀,让海军文化和海军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
泰州是海军诞生地、水兵母亲城,人民海军从这里出发驶向万里海疆。近几年来,全市上下围绕海军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擦亮“水兵母亲城”城市名片,构建起“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双拥格局。2016年,泰州市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所辖靖江、泰兴、兴化、海陵和高港五个市(区)获得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城称号。
市委、市政府出台《完善拥军政策增强军人荣誉感的实施意见》,在营造拥军氛围、丰富拥军活动、落实抚恤优待政策、提升退役安置质量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先后颁发“光荣人家”荣誉牌近20万块,着力营造浓厚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氛围。积极探索军转干部进高校融入式带薪脱产教育培训模式,使他们尽快适应地方岗位要求,实现从军队人才向地方经济建设人才的转型,军转干部满意率达100%。在全省首家扩展现役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范围,从驻泰部队现役军人扩大到所有泰州籍现役军人,子女入学无学区限制,政府提供优质学校,每年有100多名现役军人子女在入学就学、中考录取等方面享受优待政策,现役军人子女教育满意率达100%。
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出台《加强社区双拥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社区双拥工作站1800多家,广泛开展拥军服务活动,创成一批“拥军集结号”“拥军幸福港”等基层双拥特色品牌。率先成立爱国拥军促进会,持续开展“进连队、暖兵心、激动力”系列走军营慰问活动,慰问泰州籍官兵1000多人次。率先实施退役士兵村官培养工程,分三批共选聘174名退役士兵到村任职,聘期3年,享受村副职待遇,为农村后备干部培养开辟了新途径。
为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市委、市政府先后投入2.8亿多元保障驻泰部队营区建设、装备更新和军事训练,投入800万元实施省军区教导大队教学训练环境改善工程。
充分发挥地域产业优势,我市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路。泰兴市城区工业园区集聚军民融合产业企业近120家,建成江苏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高港区成立了军品生产企业联合会,积极探索军品生产企业用工与退伍军人就业双赢模式。泰州学院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创新实施“泰爱海防”项目,为“泰州舰”官兵开展学历教育、技术培训、心理辅导等免费培训服务,打造“政府主导、学校参与、部队支持”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截至去年底,已有199名士兵取得大专学历,32名士兵取得本科学历。
驻泰部队始终与泰州人民“同呼吸、心连心”,主动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扶贫帮困等活动。军分区机关及所属人武部每年出资300余万元帮扶驻地经济薄弱村和贫困学校,组织干部职工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消防支队始终以保卫全市人民生命财产为己任,去年共接警出动5000多次,抢救、疏散被困人员500多人,保护财产价值8900多万元;边防检查站创新升级“便民服务直通车”,被评为泰州市服务经济发展重大创新项目;武警支队、预备役团、省军区综合训练队先后组织城东小学学生、晚报小记者走进军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军分区干休所为姜堰区克强学校和兴化城东镇小学捐助运动鞋1000余双,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目前,我市正以“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为目标,军地合力、军民同心,以更坚实的步伐、更扎实的工作、更有效的举措,共同奏响“军爱民,民拥军”时代强音。
记者 钱兰 通讯员 崔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