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港集散 两港联动
“沪太通”打造长江水运口岸同港化样板
近年来,太仓港和上海港在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合作上开展了有益探索,通过实施同港化运作,打造“沪太通”通关和物流一体化模式,真正实现“货物进了太仓港视同进入上海港”。
在太仓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条满载250个集装箱的“水上穿梭巴士”从这驶离,开往洋山港。在“沪太通”通关和物流一体化的模式下,企业在太仓港和洋山港之间转运货物,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货物均能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大大提升了通关的效率。
“沪太通”模式诞生于2015年,是上海港和太仓港利用区位优势合作建立的“一港集散,两港联动”新模式,提供更优的“陆改水”运输。2020年11月,“沪太通”又升级成“联动接卸”监管模式,货物不仅可以出口,还可以办理进口。今年7月,“联动接卸”模式实现了“0装卸费、0驳运费”,进一步为企业降低运输成本。该模式实施以来,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对接,出现新一轮爆发式增长。
随着“沪太通”模式的不断升级,“联动接卸”成为区域物流方案创新典范,体现模式的先进性、操作的便捷性和陆水并济的经济性,辐射范围涵盖苏南和苏北大部分地区,在航运市场中塑造了坚实的品牌,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联动接卸’现在已经推广到长江流域,以洋山港为中心,辐射了包括芜湖在内的13个口岸,‘沪太通’模式已经作为长江水运口岸同港化样板在全国推广。”太仓海关物流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表示。(驻太仓记者 周哲 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