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孩子们开启了快乐的暑假生活。但家长们没有暑假,尤其是双职工家庭,孩子暑期“看护难”成为令人头疼的问题。2023年,常熟市总结往年试点经验,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设公益性暑托班,由政府搭台,引导和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有效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干事、放心工作。
“扎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染色工艺,不同的扎染方法能够呈现出不同的视觉艺术效果。”7月10日上午,在常熟市东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教室内,老师正向孩子们介绍和展示扎染的特点。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陆续完成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扎染作品。活动结束后,刘素君把两个外孙女送上楼,继续参加其他课程。“今天这个活动需要家长参加我才来的,平时孩子由她们爸爸早上送来,下午上完书法课我再来接。孩子们每天都是开开心心出门,高高兴兴回家,还争着跟我讲课上的趣事。”
刘素君随子女来常十多年,见证了常熟高新区的发展,今年不仅给两个外孙女报了暑托班,还参加了街道其他特色课程,午饭都包括在内,这让她轻松不少。“我年纪大了,只能督促孩子做作业,但遇到难题我也辅导不了。孩子们整天在家无聊,出去玩又担心安全问题。有了暑托班,她们父母也能安心上班,政府真是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她对爱心暑托班的形式赞不绝口。
东南街道爱心暑托班
“我的发电机可厉害了,去野外的话,组装起来还能给手机充电。”吕晨小朋友得意地向大家展示自己刚做好的手摇发电机。随着他缓缓转动手柄,小灯泡果真亮了起来,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又增长了知识。
在另一个教室里,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扇面上绘画,“这里真有意思,既能做手工、学知识,又能交到好多新朋友。”孙辰鹿小朋友高兴地说。2023年,常熟高新区(东南街道)暑托班课程设置在往年的基础上,更强调“均衡+特色”,涵盖“德智体美劳”多个方面,不仅有基础托管服务,辅导孩子们完成暑期作业,还有阅读沙龙、国学课堂、电影鉴赏等课程,以及科学编程、手工制作、文体锻炼等特色项目。
结合东南街道外来人员较多的特点,暑托班课程偏向文化交流。政府搭建平台,让新市民子女更好地了解常熟,同时通过征集书画作品、开展阅读交流等活动,让新市民子女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增进孩子们彼此间的了解。
据东南街道党政办科员王新月介绍,电影鉴赏课上,江苏开放大学的老师还带来了一段翁同龢第十六世孙在1948年拍摄的常熟影像资料。现场所有人的思绪都随着这一帧帧珍贵模糊的画面回到了75年前,让出生在新时代的本地孩子们以及新市民子女更深切地感受历史的巨变,了解常熟城市的发展变迁。
孩子们在爱心暑托班内认真学习
据悉,青少年暑托班是由常熟市团市委、常熟市委宣传部、常熟市教育局、常熟市民政局、常熟市总工会联合开展,依托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青年之家、儿童“关爱之家”等平台,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青少年社工等队伍力量,为青少年提供教育和托管相结合的公益性暑托服务。目前,常熟全市共开设148个暑托班点位,其中东南街道集中式课程化暑托班有37个,相较去年数量大幅增加,实现了各镇、街道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