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看苏州环卫工人“十八般武艺”
2023-10-11 10:49:00  来源:姑苏晚报  
1
听新闻

郑军亮通过机器上的数值监测水质。记者 璩介力摄

乔羽在应急物资仓库。记者 璩介力摄

乔羽在清点仓库货架上的物资。记者 璩介力摄

最近,北京颐和园一位“扫地僧”走红,让人们看到平凡的环卫工作者身上,闪闪发光的另一面。苏州的环卫工人同样不简单,顺应精细化管理要求的他们当中,有曾经立下个人三等功的原维和部队战士,也有勤奋自学,从一线工人成长起来的垃圾渗沥液处理专家。他们带来了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用“十八般武艺”助力城市环境整体提升。

从维和战士“变身”环卫人员

乔羽是80后,在部队待了17年,曾两次出国执行维和任务,2020年转业到苏州,入职七子山垃圾填埋场。从维和战士到环卫作业人员,面对这样的转变,乔羽并没有感到不适应。

“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价值。何况我来到这里后发现,环卫人员的工作绝不是倒倒垃圾那么简单,里面的学问多着呢。”乔羽说,他刚转业时,把所有岗位都轮值一遍,为的是全面了解整个工作环境。最终根据组织安排,他担任安全员一职。

乔羽曾是工程兵,负责军械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对于安全生产,他一无所知。为了能尽快胜任工作,他先是自学安全管理知识,顺利考取了安全管理员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证等一系列专业资质。在之后的工作中,他渐渐发现,自己在部队养成的习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同样有着很大的用处。

比如,部队内务追求的是极致的整洁,这在作业现场管理、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同样适用。“设备要维修、要动火作业,现场一定要保持整洁、安全;平时的物料绝不能挡住安全通道;应急物资储存,必须码放整齐,一一登记造册。”乔羽说,他是照着以前在部队管理军械时的要求来管理应急物资,这样能有效杜绝应急物资过期、失效、数量不清等问题。

安全管理关键在于细心、耐心和责任心,而这恰恰是军人所拥有的品质。乔羽逐渐明白组织让他从事安全管理的良苦用心,而他也始终兢兢业业,守牢垃圾填埋场安全生产的底线。如今,乔羽每天至少在场内巡视一遍,每天两三万步的运动量常常让他登顶微信运动的封面。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安全隐患,会立即按照安全管理制度闭环处理。尽管如此,乔羽依然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发现问题去解决,还算是简单的;安全工作的关键,是如何去发现问题。这方面我还有待提高。”

普通电工成长为行业专家

除了安全管理人员,在环卫队伍中,也不乏技术研究人员。郑军亮是苏州环卫部门首屈一指的垃圾渗沥液处理专家。谁能想到,他曾是一名高中学历的电工,硬是靠着自己的勤学钻研,学电气自动化、学电脑编程、学微生物镜检,取得了大学学历,发表了专业论文,还评上了职称。

七子山填埋场的垃圾渗沥液站2008年建成,郑军亮当时是建设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为了设备设施的维护,他留在了那里,一干就是十多年。

起初,他负责设备的检修维护。记得有一次更换生化池外排阀门时,窨井中刺鼻的味道熏得他抬不起头。在确保井下安全后,他毫不犹豫跳入窨井中开始作业。然而,在狭小的空间中,他无法直接将新的阀门安装到位,只能先清理窨井。清理时,有些清理设备无法进入的地方,他就徒手清理,污水不时喷到他的脸上。尽管作业环境又脏又累,但郑军亮没有半句怨言,凭着过硬的技术和顽强的毅力,最终将新的阀门更换到位。

时代在发展,设备在更新。郑军亮意识到自己的技能和水平决不能停留在检修操作工的层面,必须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于是,他参加了苏州职业大学的成人教育项目,学习电气自动化和电脑编程。“现在都是自动化的设备,都是电脑控制,要是不学,现在就干不了活了。”郑军亮说,技术发展也给他们带来了福利,如今垃圾渗沥液站的设备全部自动化运行,他们的工作环境比十多年前好了很多,干净、整洁,整个垃圾渗沥液处置是全封闭的,连异味都没有。

从那时候开始,郑军亮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在工作之余,他总是在看相关专业书籍,主动自学微生物镜检,通过显微镜查看水中含有的微生物,以此来判断水质的好坏。“比如,水里有鞭形虫,那水质肯定不好。但如果出现了钟虫、累枝虫,那水质就没问题了。”他解释说,钟虫大多数以细菌和有机颗粒为食,可作为废水处理效果较好的指示生物之一,有些微生物会对水中的污染物产生反应,例如细菌会产生酶来降解有机污染物,人们可以通过检测微生物的生长状态、代谢产物来判断水质的好坏和污染物的种类。

多年孜孜不倦,郑军亮将自己的所学与工作融会贯通,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例如,他将书中所学的全面生产保全(TPM)理念运用于设备维护中,有效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针对生化池泡沫导致液位计失灵的问题,他采用了自主创新的“浮球液位计”,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他还不断尝试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终于解决了生化池潜水搅拌器导轨结垢故障率高的“老大难”问题;他撰写的论文——《关于利用活性污泥处理垃圾渗沥液》在2010年华中地区第十三届废弃物研讨会上发表……

精细化管理和“十八般武艺”

十多年的学习钻研,让郑军亮从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苏州垃圾渗沥液处置方面的专家,为苏州环卫事业出谋划策;十多年的部队生涯,让乔羽把严谨、细致、负责的军人作风传递到了环卫安全管理之中。

其实,这样的行家里手在苏州环卫队伍中比比皆是,特别是在机械化保洁队伍中,使用的设备往往有很高的科技含量。这些设备的使用、维护、修理等工作对环卫人员的文化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七子山垃圾填埋场相关负责人殷煜星表示,对于环卫工作,他们始终坚持精细化管理,希望以此来实现环境卫生的整体提升,争取从邻避效应转变成“邻利效应”。而精细化管理的背后,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作为支撑,这也是近年来环卫队伍中技术人员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本报记者璩介力

标签:水质;乔羽;监测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