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高铁的开通更高效助力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长三角深度融合
苏州沿江三市“全速”加入沪宁高铁圈
沪宁沿江高铁今日开通运营,鸣响时速350公里的沪宁“1小时交通圈”。开通后,张家港、常熟、太仓沿江三市进一步缩小了与上海、南京的时空距离。
“轨道上的江苏”建设在取得新进展新成就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包括苏州在内的沪宁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
省内,苏锡常一体化在加速“拼图”;国内,长三角一体化在深度融合。
沪宁沿江高铁,串起了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承载着非同寻常的使命。产业链各种要素流通,高校、高端科研院所集聚,人才、资金、物流以更加高速的形式运转起来。不断聚拢的沪宁城市群,更高效地助力区域一体化发展。
新业态兴起,为城市综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沪宁沿江高速铁路开通,张家港站可谓双喜临门,乘客既可以通过沪苏通铁路到达苏北,还可以通过沪宁沿江高铁直达南京,出行更加便捷。从新业态的培育,张家港作为沿江融合的“桥头堡”,更加凸显“近水楼台”优势,全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公水铁空”多式联运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及承载力。
江苏省交通厅介绍,目前,全省平时每日开行客运列车约1360列,单日最多开行超过1438列,刷新历史纪录,比去年增加近一倍,占全国12.8%。统计表明,在公、铁、水、空4种方式中,我省铁路客运占比达一半,铁路成为公共出行的首选;在长三角地区,江苏铁路旅客发送量和增长幅度均居第一。
高铁时代降临苏州沿江三市,肉眼可见的变化是“高铁+”新业态方兴未艾。
今年上半年,张家港召开高铁新城开发建设动员大会,将高铁新城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提出“三年成型、五年成城”的总体目标,并明确了建设时间表和任务书。张家港高铁新城规划面积约36.6平方公里,分为高品质生活服务区、高铁枢纽区、文化生态旅游区、鹿苑文化体验区、老镇综合服务区、高端制造集聚区等六大功能片区。此外,该区域还将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以公共项目开发带动周边地块开发。
常熟和太仓也是如此,通过站城融合、综合开发,高铁新城汇聚了商业、办公、会展等多种业态,成为“一站式”满足商务、旅游、购物、会展等需求的“城市客厅”,现代高铁站因此由功能单一的交通枢纽,演变成满足旅客复合需求的城市综合体,更高水平释放内外联动、协同发展潜能。
沿江“高铁经济走廊”,带动强链补链延链
苏州是工业大市,也是创新大市,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星罗棋布,在沿江沿海地区形成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集群。
随着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苏州的沿江三市搭建起东西南北贯通的交通大动脉和“高铁经济走廊”。对苏州而言,抢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并不只是交通先行,更有着自身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进入高铁时代,太仓有着“上海下一站”的称号和“下一站上海”的目标。
长三角经济圈中,全国排名最靠前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在上海张江和苏州工业园区。太仓发挥区位优势,在沙溪镇规划了生物医药产业园,上市公司昭衍新药、苏州信立泰在此落户,开枝散叶,蓬勃发展。昭衍新药太仓产业园目前达到全公司80%左右产能,超过八成的国内新冠药品新药试验在这里完成,昭衍新药临床试验的安全评测业内无人不知。成立于2012年的苏州康乃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跻身于新一批苏州市“独角兽”企业培育名单。
太仓素有“德企之乡”之称,有着德资企业以精密制造为基础的良好产业生态,德国前十大机床企业有六家在太仓布局。背靠上海大飞机制造项目,太仓从产业导向、布局和连接上,更因地制宜,切准上海的经济发展脉搏,牢牢地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
高铁网的不断完善,加速了水陆联动、海铁联运等业态发展。城际区域协同发展,为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今年1至8月,全省开行中欧(亚)班列1504列,保持高位增长。依托太仓港疏港铁路“最后一公里”集疏运功能优势,苏州既强化了港口与铁路的互联互通,实现了铁路和水运的优势互补,又降低了客户企业运输成本、保障运力稳定,对于助推港航物流市域一体化和苏州港改革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铁、高层次人才沿江汇聚,苏州积极拥抱时代机遇,这一片古老的热土持续强链补链延链,成为长三角地区新一轮高水平发展的典范。
“江南”联动,引领提升生活品质
搭上高铁“快车”,一小时穿越多城,常熟正式融入一小时“旅游圈”,“常来常熟”这句口头禅更加顺溜了。这句话延伸为“说来常熟,就来常熟”。
围绕度假化转型,常熟景区旅游设施和景观提档升级已全面实现,并重点打造多层次住宿体系。古城历史底蕴的马宅公望酒店、虞溪庭院酒店,江南水乡特色的花间府·烟波里酒店,虞山尚湖、沙家浜、南湖等景区的帐篷营地,将共同演绎“文脉有承,山水有戏,街巷有情,乡野有趣,福地有缘”的城市图景。
常熟市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大大提升了常熟文化、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进一步拉近了红色沙家浜、绿色虞山尚湖与沿线城市的时空距离,为常熟文旅配套建设、品牌传播创造了更多便利。
沪宁沿江高铁,开通了真正的“江南”风景。苏州“高铁+旅游”迎来新机遇。窗外忽而波光粼粼,忽而绿意盈盈,展开了一幅幅美丽画卷,高铁出行更加便捷、实惠、安全,让全域旅游城乡焕发了无限生机。
高铁时代的张家港、常熟、太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江南”联动,拓展了更为开放的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空间。
苏州市发改、交通、文旅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高铁出行增加了出行选择,减少了在途时间,提升了出行质量,既可满足商务出行需要,又增加与亲人团聚机会。
其次,高铁通勤服务增加了就业机会,拓展了生活空间,改变了生活方式。随着更多高铁的开通,异地生活、异地购物、异地工作,变得更可选择、更为普遍。
再次,低碳、绿色和人文元素深度融入生活。苏州新建的每座高铁站都注重挖掘所在城市的文化内涵,着力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努力使高铁出行不仅是一场安全便捷的身体之旅,而且是精神文化之旅。□苏报记者 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