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即将启幕——
从“起点”唱响奔腾浩荡的时代之歌
千年长河涌新浪,悠悠记忆贯古今。今夜,第五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将在宝带桥畔的澹台广场拉开帷幕。夜幕之中,灯光之下,“宝带串月”奇观显现,长虹卧波,气势如虹,一场《千年运河·戏曲荟萃》将八方宾客汇聚此地,11个戏曲剧种、15位“梅花奖”演员在此催发出别样“运河风情”,演绎最美水韵画卷。明天,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系列主题展览将第三次亮相苏州,大运河沿线城市也将在此“神仙聚会,各显身手”。
运河的“起点”,从这启航。“水城”苏州的符号在2500多年后熠熠生辉,千帆过尽,秀美苏州打出一手运河“文脉+生态+经济”组合牌。以“运河十景”建设为抓手,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遗产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描画一幅生生不息的最美运河画卷。
东风起——
江河湖海 长卷里托举而生
千里运河,溯源而上,在长江与运河的十字交叉处,水波为曲、桨帆为歌,划起一支时光的渔舟,乘风而舞。
江南的似水流年,就这样翻开了篇章。这条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的中国大运河,在“河街作棋盘”的水网中,在“人家尽枕河”的诗意里,在“宝带春风波漾轻”的清风里,掀开了新的画卷。
自2019年起,江苏立足大运河全域,以“融合·创新·共享”为主题,先后在扬州、无锡、苏州成功举办四届运博会。运博会不仅为运河沿线城市成功搭建文旅融合发展平台、文旅精品推广平台、美好生活共享平台,而且逐步成为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举措,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大运河文旅融合品牌。前两届运博会在苏州成功举办,今天,第五届运博会又将如期在苏州拉开帷幕。
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城,当时的建设者率先开发了多条运河,使苏州早早成为大运河的“起点”城市。苏州这座始于春秋时代的“运河巨子”曾为中国大运河的持续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依然用水波的旋律奏响运河最强音。今年运博会,六大主题展览、两场论坛、各色配套活动,线上线下全方位展示运河城市的烟火气息。大运河“朋友圈”不断扩大,水韵江南、千秋淮扬、隋唐胜迹、儒韵风尚、燕赵雄风、京津盛景等运河“胜景”重现光华,27个国家120余个驻华机构和企业因运河相聚一堂,运博会正用“最世界的表达”讲述“最中国的运河故事”。
姑苏城的沧桑巨变,以大运河的时空尺度流淌至今,运河之源,亦是文明之源。
去年,草鞋山遗址启动了第八次考古发掘,苏州成为国内首个实施文明探源工程的地级市。文明的探源,成就民族复兴的原生动力,生而不息,流而不止,正如这条流淌千年的河,在今日,仍以文脉说着新鲜的故事。
千年源流魅力不减,吸引了来自全国的“探源者”。8月16日,“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主题采访团走进苏州,来自全国20多家媒体近百人的采访团,带着对江南文脉的向往,走进“小桥流水”的平江历史街区,触摸枫桥畔的红色记忆,登上望运阁回望千里风尘,在桨声波影中探寻姑苏城的千年韵味。
步履不停,溯源有径。苏州这几年捧出了《苏州运河史》《苏州运河十景》《大运河上的夏令营》《满城活水》《苏州水文化概论》《江南文化概论》等书作,推出了运河文化研究和普及的一系列成果。其中,《苏州运河史》系国内首部区域性运河史专著,由10多位专家学者耗时两年多编纂而成,全书近80万字,详述苏州运河之古今。而从2020年起,苏州连续举办了三届“苏州最江南”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各界专家围绕“苏州最江南”主题进行研讨,梳理和展现苏州以及大运河苏州段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和规律,探寻人河共生的紧密联系。
这些,是大运河苏州段的华丽回溯,开凿于先秦时期的大运河苏州段,流淌着的不仅是运河水,更是绵延不绝的江南文脉。
万物生——
念之行之 只为大河换新颜
古老的生机焕发于2500多年前,那时的江南还是卑湿之地、地广人稀,因一条河,化为世人艳羡的鱼米之乡、人烟辐辏。这条96公里的黄金水道在时间上流淌,在空间里绵延。她是润泽人心的水脉,更是共享美好生活的超级平台。
生态长廊,底色更绿、成色更足——
秀水绕千户,苏州通过推进大运河生态绿廊建设,进一步改善运河风貌。强化运河生态治理,大运河苏州段5个国家、省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运河之上设置了水质监测站点32个,对45个水域重点关联断面逐个整治,去年劝退违规项目29个;大运河苏州段加固堤防总长155.26公里,建成了高标准的休闲健身、文化旅游、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为群众近距离感受运河、体验高品质滨水空间创造了便利;结合卫星遥感、雷达、无人机等手段,对河道开展低空影像采集和重点河段排查,推进大运河治理建设;苏申外港线航道整治工程、苏南运河苏州市区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完成,持续提升大运河苏州段的通达度和辐射力;大运河沿线累计建成省级绿美村庄77个,大运河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和农文旅项目建设欣欣向荣。
文脉守护,记忆更鲜、体验更美——
在时间容器中,苏州的运河智慧蕴藏在绵韧持续的发展里。苏州是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之一,4条运河故道和运河7个点段,形成了以古城为核心的完整遗产体系。2014年,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遗产监测管理中心正式成立,负责苏州段文化遗产的监测。2015年起,苏州就已开展了大运河苏州段及其周边文化遗产点、水工遗存的数字孪生建设与监测,构建了“五位一体”监测成果展示及监测预警平台。如今,苏州对大运河沿线各遗产点位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稳步进行,已完成虎丘云岩寺塔保养维护、全晋会馆维修项目、吴江古纤道维修、盘门内城河驳岸及城墙抢修项目、胥门城墙修缮等工程。今年5月,宝带桥·澹台湖公园改造提升完成,在新型投光灯技术加持下,宝带桥再现“宝带串月”奇观。8月,苏州高新区浒墅关南将桥、张广桥修缮加固工程正式竣工。通过“修旧如旧”,两座百年古桥迎来“新生”,延续运河文脉,留住田园乡愁。
古运河畔旧时光,岁月沉淀史长廊。新时代来天地宽,南来北往满帆航。苏州怀揣着一颗敬畏之心,保护着大运河,建设“水城交融”的最佳典范。
向“云端”——
智启未来 绽放文旅新芳华
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怎么保护也不为过。大运河是沟通世界,拥有独特“通用语言”的底气和信心所在。经济发展为流,文化内核是源,运河之美,让旅游更有“诗意”,也让文化走向“远方”。
这里将保护大运河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彰显江南文化融为一体,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创新,从水韵波光中延伸虚拟长河的更多精彩——
2014年至今,苏州已初步构建起“古城数字孪生+元宇宙建设”数字化保护体系,并将大运河苏州段沿线文化遗产纳入其中。经由手机端的数字“云游”系统,市民及游客可足不出户,进入苏州运河遗产“元宇宙”,借助720°全景漫游、三维模型展示、语音电子导览等形式,实现虎丘云岩寺塔、全晋会馆、盘门等大运河沿线遗产点的深度游览。与此同时,这些数字化展陈系统,还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多媒体渠道实现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广泛共享和传播。此外,依托新兴空间信息技术及传感器监测技术、物联网技术,构筑多元化信息表达新方式,苏州还打造了VR、3D打印、文创纪念品等多元化产品体系,努力实现数字化成果的轻量化表达,构筑“元宇宙”产品应用体系,助力运河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这里岁月流转,江河不息,以当代江南的时空定位与古今交融的运河场景,全力再现苏州段全新的水韵故事——
夜幕降临的宝带桥,53个高科技灯筒亮起,在水中映出一轮轮千古之月;布局建设的苏州“运河十景”打造了京杭大集、石湖五堤、宝带串月等标志景点,构建了平江街区“苏式生活展示馆”、“枫桥夜泊”船舫等一批特色空间,让运河沿线成为人人向往的“理想栖居地”;在大运河苏州段游览,虎丘夜游让古老的虎丘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枫桥运用数字化光影技术,营造江枫渔火的夜景,讲述“诗词之梦”“张继故事”,给游客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
此外,苏州将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贯通起来,整体建设“水韵古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推进大运河网上文化公园展示平台搭建工作,盘门核心展示园、平江路展示园、环古城河集中展示带、七里山塘集中展示带、上塘河集中展示带完成形象系统导入应用,共设置24类455块标识牌,连接着一条长河的古代、现代和未来。
从萌生、开凿、形成、繁荣、衰落再到重生,大运河的密码里有亿万中华儿女的深情与坚守,更有着中华文明的连续、创新、统一与包容。如今,从历史时光里的舳舻千里、渔火延绵,到现实图景里的物阜民丰、水清岸绿,大运河越发生机澎湃。如今,运博会再次在苏州拉开帷幕,大运河这方活水,正奔涌向前,唱响着一条大河在新时代的奋斗之歌、命运之歌和理想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