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苏州市发布“法治小区”建设工作指引
2023-07-27 11:23:00  来源:引力播移动端  
1
听新闻

昨天(7月25日),《苏州市“法治小区”建设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工作指引》)发布,全面推进法治小区建设,提升基层组织和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小区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工作指引》共有总则、组织领导、履职管理、法治保障、文明守约和附则等六章37条,以“组织领导有力、工作机制健全、法治供给充足、治理成效显著”为目标,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和责任分工,确保全市“法治小区”建设活动规范有序推进。

《工作指引》将“法治小区”建设纳入镇(街道)法治建设总体部署和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履职范畴,建立村(社区)法治型党组织引领“法治小区”建设推进工作机制,推动小区成立“法治小区”建设工作组,发动小区党员、网格员等担任“法治带头人”,组建“法治小区建设”志愿服务队,推动居民积极参与“法治小区”建设,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规范、互相提醒、互相监督的居民自治体系。

在推进“法治小区”建设工作机制上,明确建立村(社区)“两委”干部挂钩联系小区制度,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小区规则、居民公约(守则)等,共商解决小区治理问题。建立重大事项议事决策、居民利益诉求表达、居民参与小区活动重要评价、物业管理规范运行和“援法议事”民主协商等制度机制,设置“援法议事”厅或“援法议事”点等固定场所,推动以法治方式解决小区居民急难愁盼。建立履职清单制度,梳理并公布小区物业服务企业或其他管理人的服务清单、业主委员会履职清单及负面清单,厘清小区事务,规范小微权力运行。

同时,明确“法治小区”建设的软硬件要求,丰富“法治小区”建设的法治保障。把打造法治宣传阵地、法治教育课堂以及设立法治图书馆作为“法治小区”建设的硬件基础,把常态化开展法治讲座、“送法进小区”活动、法律咨询以及小区矛盾纠纷化解服务等作为“法治建设”的软件配套,坚持法治和德治并举,把垃圾分类投放、文明饲养宠物、文明装修装饰以及道德模范、好人好事宣传等文明守约实践作为“法治小区”建设内涵。鼓励小区在“智慧小区”建设中拓展“互联网+法治”的运用,以信息化技术提升治理效能。

(苏报融媒记者 王小兵 通讯员 黄邦静)

标签: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