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中建七局福园邻里中心项目:“区域综合体”圆了产业工人的新家园梦
2023-05-25 17:15:00  
1
听新闻

5月22日,由中建七局二公司承建的昆山产业技术人才“新家园”、城北工业区首个装配式商业综合体——福园邻里中心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即将投入运营。

该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约32445平方米,包含180套酒店式公寓。项目通过公交+装配+运营将技术人才公寓与共享社区融为一体,把公共交通与综合服务有机结合,以装配式建筑为手段,结合城市运营,致力于更好服务产业技术人才配套。项目建成后将为区域内人员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服务,助推昆山市传统工业区提档升级。

“区域综合体”解决住宿“老大难”

随着昆山市高新区企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的集中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务工人员,人口密度不断扩大。为节省租房成本,许多务工人员选择在老旧小区混居承租,一间不足100平方米的“蜗居”挤着10个人是常态,加上出租屋配套设施差、环境污染严重、消防安全隐患多。

新家园承载着数千名产业工人的美好期盼,“我们早一天建成,他们就能早一天从原来的‘老破旧’搬进来”。怎样又快又好地打造新家园,成了福园邻里中心项目团队的工作重点。

“我们规划了套间和标准间两种形态的公寓,能够多样化满足住宿需求,还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水喷雾自动灭火系统等,并在园区入口设置刷卡安保岗,出入人员均凭借入住卡进出,进一步保障居住人员的安全,满足现代青年全新的舒适感和体验感。”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站式新家”让生活更有温度

2020年7月,昆山市资规局在“昆山自然资源和规划”微信公众号上发起了《昆山市工业邻里中心居民需求问卷调查》。调查报告显示,超70%的被调研者希望在邻里中心之中增加便民生活类设施。

“门口饭店都没几家,买个菜要跑好几个地方”,在附近的广厦创业大厦上班的王阿姨介绍。在这片工业园区,方园几百米只有一家快餐店,“之前孩子暑假过来的时候,带孩子去吃饭都要骑车20分钟。”密集的产业园区带来了大量的工人,却没有配套的餐饮、休闲设施,“孩子来找我们之后,只能天天在家里看手机。”

将百姓事落成心上事,公司与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展开战略合作,携手打造集商业、住宿、公交于一体的区域综合体,由中国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郭海鞍带领团队设计,600余套新型公寓+5000余平方米商业中心,让产业工人不仅“有得住”,还能“住得好”。

规划科学、格局完整、设备齐全、配备标准化卫浴的新型公寓,娱乐便民设施应有尽有的商业中心,便捷的交通首末站,从“老破旧”到“精装修”,从“简陋群租”到“便民服务”,“我们力争在有限的空间实现多项功能布局的有效整合,全力打造一个高品质、现代化的邻里中心。”福园邻里中心项目负责人表示。

“因时制宜”攻克施工难题

走出新式公交站台,占地宽阔的三层商业中心从生活餐饮到健身娱乐、药店,应有尽有,公寓与生活娱乐购物场所相连接,200米内可一站满足工人商务、居住、生活各项需求。走进住宿区,错落有致的现代公寓楼正等待着迎接八方来客。

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和曾经锦东邻里中心“样本”的经验,项目团队分工协作、集体攻关,多次现场踏勘、走访调研,通过Tekla建模提前理解设计意图,充分利用BIM和CAD放样布置架体和定制成品钢模,大大缩短了工期。施工阶段“歇人”不“歇机”,7天完成模块吊装88个,全力保障施工任务按时完成。

不同于传统房建,福园邻里中心项目采用整体式模块装配新工艺。施工过程中模块和钢结构以及传统钢筋混凝土施工工序安排必须合理,否则影响整体施工进度。开工伊始,项目全体员工举项目之力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通过BIM技术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推演,倒排计划细化到周,合理安排交叉作业施工,专人专岗负责成品保护,实现高效施工、高效管理、高效保护。

作为“公交+装配+运营”工业邻里中心新范式探索样本,福园邻里中心项目虽小,但业态复杂,包含高大支模、集成模块、钢结构等多项重难点。其中,公交站的弧形拱最为棘手,项目团队多次与设计沟通,多位专家共同商讨、验算和反复推演,最终由原本的木模板改为电脑放样定制成品钢模板,大大节约了模板使用及支模施工工期。

未来中建七局二公司将以锦东、福园邻里中心等为着力点,构建装配式建筑发展新格局,建立以科技创新、智慧发展、要素集聚、产业联动为特点的装配式建筑立体发展格局,为地方建设贡献七局力量。通讯员 王李蕾

标签:
责编:芦艳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