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江南第一闸”上,苏州两代人既是守闸也是守家
2023-04-26 11:05:00  来源:姑苏晚报  
1
听新闻

微风吹拂、柳枝飘逸,春天里的常熟白茆塘两岸风光旖旎。位于常熟碧溪街道入江水道口的白茆闸宛若一条蛟龙,横卧在碧波之上。

闸站的工作桥上,一位长者与一位后辈眺望着远处的长江,不时低头细语,这样的场景对闸站的工作人员来说并不陌生。

长者正是守护白茆塘25年、与潮涌风浪搏击了大半辈子的“守闸人”薛弟保,后辈则是现任白茆闸片管理所所长、“80后”守闸人符昂科。

常熟现存白茆闸共有两处,均位于碧溪街道东张三江村白茆塘上。老闸始建于1936年,为民国时期江南地区规模较大水利工程之一;新闸2003年投用。新老两闸遥相伫立,见证了大半个世纪以来长江边的百姓生活。

家住白茆塘附近的薛弟保,尽管已退休多年,隔三差五仍会骑着自行车转悠到白茆闸,看看运转情况,与年轻一辈交流守闸经验。他说,这是他退休生活的一大乐趣。

“白茆闸为什么被称江南第一闸?因为这是南京到上海入长江规模最大的一个闸。主要作用是控制太湖水位,两岸老百姓日常的生活用水或者灌溉全靠白茆闸来调节运行。”薛弟保介绍。

老闸建成后的60多年里,在蓄清拒浑、泄水抗洪、引水灌溉、平潮通航等方面发挥了极为显著的作用。回想起坚守老闸的18年,薛弟保感慨,开始的时候拉动闸门全靠人工手摇,12个人一个小时才能把闸板摇到顶。

守闸任务重,最重的是责任。“潮水来,我们24小时驻守在闸上,吃住都在闸上,家里有事才回家。”薛弟保说,守闸就是守家。

新白茆闸建成投用后,薛弟保又在新闸上坚守了7年,直至将接力棒交给符昂科。

新建的白茆闸为5孔闸,闸宽拓至44米,且建于河流直道处,单孔大跨度,航道水又深,排涝流量达每秒452立方米,引水流量达每秒505立方米。2013年新白茆闸又完成自动化改造,如今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控制即可完成对闸站主要机器设备的全部操作。

与老闸相比,新白茆闸在泄水防洪、引水灌溉、船舶通航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为新时代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虽然新闸的设备更先进,但老一辈守闸人的精神我们没有丢掉,跟上一代守闸人一样,每天我都会对闸站内的各闸启闭机、配电设备、备用电源进行重点检查。” 符昂科说,守闸就像潮汐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能迟到也不能早退。

去年9月,台风“轩岚诺”“梅花”先后来袭,闸站全体人员24小时加强值班值守,严密防范。及时开闸向长江排水,预降内河水位,为“梅花”可能带来的降雨腾出空间,确保了常熟安全度汛。

“水跟人一样是有灵性的,只要耐心地摸清它的脾气,它就能与人和谐共处。”薛弟保说,水利设施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而甘于寂寞、守护水安全的初心却是永恒不变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守护水闸就是守护自己的父老乡亲。”符昂科说,无形的精神需要有形的传承,几代人在闸站上的坚守,为的就是百姓生活更美好。

2021年,立足长江,传播水历史、水文化和水知识,常熟在老白茆闸遗址新建了一处现代化水情教育载体——白茆闸水情教育基地。

同年底,江苏省水利厅公示了首批117处省级水利遗产名录,常熟市老白茆闸遗址榜上有名,新载体也让“守闸人”精神实现了代代传承。

“我家住在长江边”报道组记者 袁鼎

标签:白茆;白茆闸;长江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