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援疆工作组坚持情系巩留、倾情付出、无私奉献,在高质高效完成“大援疆”各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立足巩留稳定和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各族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做精做细自选动作,积极实施各类“小援疆”活动,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赢得了各族干部群众的肯定和称赞。
多领域结对共建,推动帮扶工作纵深发展。实施“张巩”结对帮扶一把手工程,两地县市委书记挂帅,研究制定结对帮扶机制,推动结对帮扶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实现两地乡镇、社区结对全覆盖,张家港市10个国企、21个行政村、38个学校分别与巩留县自治区重点村、社区、学校结对共建。通过建立项目引领、资金扶持联动工作机制,挖掘结对单位优势资源,有效壮大了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三年来,两地结对单位开展交流对接百余次,累计捐赠帮扶资金和物资近4500万元,为巩留乡村振兴注入“港城力量”、为巩留各族群众送去“港城关爱”。工作组还深入推进“1+1帮1”结对帮扶模式,组织721名张家港机关干部和爱心人士联合巩留县721名帮联干部,结对认亲7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已全部脱贫),帮联干部重点了解贫困户发展生产的具体需求,及时向张家港市结对爱心人士传递信息、列出帮扶清单,做到精准施策,有效提升了结对帮扶的综合效益。
多途径牵线搭桥,打造援疆关爱品牌。张家港(巩留)援疆公益关爱基金成立于2017年,为进一步推进基金管理使用的科学化、规范化,近三年,工作组每年都和当地民政、残联、红十字会、教育局等部门单位,一起制定关爱基金预算方案,从爱心助学、爱心助残、医疗救助、老年关爱等方面救助12类特殊困难群体。2020年,又将基层干部、“访惠聚”干部纳入基金救助范围,在做好困难群体救助的基础上,充实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关爱措施。三年来,累计发放关爱资金799.6万元。在工作组的牵线搭桥和多方争取下,许多爱心单位纷纷加入到援疆关爱工作中,永联为民基金会、张家港青年商会、女企业家协会等单位积极参与爱心助学活动;张家港永钢集团、沙钢集团、文峰集团、新疆兵团张家港商会等单位捐钱捐物,帮助巩留建成了核酸检测实验室、购买了五辆负压救护车、十辆流动核酸采样车,为巩留的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苏州慈善总会等机构,先后开展了爱心毛衣暖童心、母婴健康关爱、免费唐氏儿筛查、园服进校、公益书海、暖冬助困等行动,这些点点滴滴的小爱,最终汇成了民族团结的大爱。工作组还通过张家港教育局发起了“张巩心连心、共读一本书”活动,动员港城每一位中小学生为巩留学生捐赠一本图书。活动得到港城学生的积极响应,一共捐赠了12万册图书,每本书扉页上都有捐书学生的手写寄语。活动搭建起了两地学生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桥梁,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洒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多形式结对认亲,厚植张巩两地情。工作组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21名援疆干部人才与塔斯托别乡巴哈拜村21户少数民族家庭结为亲戚,同吃一锅饭、同饮一壶茶,共同劳动、共同学习,搭建了“一家人、两地亲、万千情”的民族团结交融共进之桥。开展结对认亲活动以来,每逢重大节庆日和“结亲周”活动,工作组干部人才与结对亲戚相互邀请走访慰问,进一步增进了援疆干部人才和巩留各民族同胞的友谊和感情。工作组还是蝶湖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之一,为进一步引导社区里的各族儿童了解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迪智慧,8名援疆教师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积极开展“国学进社区”活动,通过讲授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论语》和《诗经》等经典国学,切实营造良好的国学氛围。为缓解边远农村缺医少药、看病不便的难题,援疆医生团队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持续开展“援疆义诊村村行”,实现边远农村免费送医送药全覆盖。工作组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不定期组织干部人才走进儿童福利院、敬老院,通过“微心愿”形式,给福利院孩子们送上文体用品、玩具等节日礼物,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港城人民对巩留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