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近百幅“草根”作品留住苏州记忆
2022-11-25 10:25:00  来源:姑苏晚报  
1
听新闻

老照片里的姑苏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也是古城的灵魂。11月24日,近百幅“草根”摄影作品亮相姑苏区金阊街道中街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姑苏十载光影中街”主题摄影展,在发起、组织与策展的过程中,居民全程参与。一幅幅作品记录着姑苏十年居民日常生活的变迁,诉说着苏城古韵在新时代书写的新故事。

记录十年点滴变化

“我在这住了40多年了,以前的中街路就是照片里这样的,一下雨人就要躲着车子走。不像现在,干净宽敞、绿树成荫。”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家住马大箓巷的许凤仙在一张中街路的旧照片前久久驻足。

为了让市民能更加直观地看到十年来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变化,“姑苏十载光影中街”主题摄影展以“姑苏的变迁、中街的印记、城市的传承”为脉络,将整个展览划分为“十年荏苒”“记忆中街”两个部分。“十年荏苒”展区以姑苏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成立十周年为节点,着重展示建区十年来的街巷环境、文化底蕴与生活状态。“记忆中街”展区则以中街路社区为“坐标原点”,以社区周边环境的今昔对比照片为“蓝本”,配以居民收藏的老物件,让观展者在实物与影像中,体验时间交错的乐趣。

在这近百幅的作品中,家住东百花巷的周春燕贡献了近一半。他指着一张学生在义巷打扫卫生的照片告诉记者,这张照片他格外珍惜。“照片中的义巷这个弄堂名在2000年街坊改造后就不复存在了,这张照片也就成了我们老苏州追忆义巷的印记。”

值得一提的是,摄影展的布展采用了以老旧报纸包裹柱子的方式进行装饰,不仅可以实现绿色循环利用,还可以让观展者回忆起旧时光的点点滴滴。

守住老底子的烟火记忆

“在我们中街路社区有一个居民自发成立的摄影爱好者微信群——‘中街摄影’,里面全是社区里爱好摄影的人,基本上都是老苏州。”摄影展发起人之一、今年74岁的老苏州张振钰告诉记者,他出生在中街路20号,是地地道道的老苏州。

自初中开始就喜欢摄影,他的第一台相机是堂叔送给他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今年恰逢姑苏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成立十周年,生于斯长于斯的群友们也想着为古城做些什么,“在整理以往拍摄的照片时,我发现好多随手拍摄的中街路附近的照片,就在群里说,干脆办个摄影展。没想到大家一拍即合。”

社区党委书记戴艳颖主动提出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展览的展示区。为了能将此次摄影展办好,中街路社区还在前期召集发起人、照片提供者等召开了照片分享会。摄影爱好者将作品进行整理、筛选,并对摄影展的布展形式、规模进行了讨论,最终敲定了近百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涵盖了今昔对比、幸福巷里、平凡小事、生活缩影、航拍瞬间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展现江南古城独特韵味。本次主题摄影展将持续到12月中旬。

留住记忆保护古城风貌

“借居民手中的相机去挖掘居民眼中的姑苏美,借居民之手搭建展示古城变迁的平台。”金阊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曹叶说,这就是持续推进古城保护、增进文化自信的一次探索。

发挥市民的主动性,挖掘古城文化内核,参与文化传播是姑苏古城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譬如,11月起,金阊街道文化站邀请市民游客开展“徜徉姑苏水岸寻梦金阊小巷”走读街巷之旅,带领市民游客领略街巷变化,以沉浸式体验留住城市生活印记。

街巷是城市的脉络和血管,承载着古城的记忆,见证了古城的历史。小巷里光滑的石板街,斑驳的风火墙,文化气息氤氲其间,宛如一幅幅水墨画。“阊门的街巷就很有历史底蕴,今年再来走一走,发现了很多新的变化。特意带着家人一起来看看临水而建的粉墙黛瓦,感受古城的肌理和文脉。”市民李新利说。本报记者 李浛芃 本报通讯员 王杰

标签:
责编:邵佳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