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国企改革激活转型发展“一池春水”
2022-08-02 09:11:00  来源:苏州日报  
1
听新闻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2021年,创元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21%,利润总额完成超7亿元,净利润完成5.9亿元,归母公司净利润完成4.1亿元,同比增长11%。今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创元集团攻坚克难,加大生产经营调控力度、强化企业服务,1至6月预计营业收入52.4亿元,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

这是一张“苏州制造”的创新榜。创元集团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培育出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苏净集团、苏轴股份、苏州电瓷、远东砂轮、苏州金龙5家企业荣获“苏州制造”品牌认定。苏净集团净化设备在国内电子行业排名第一,苏轴股份位居中高端滚针轴承国内行业第一,苏州电瓷综合实力居国内行业第二,集团拥有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6个。

从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到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苏州制造”增创新优势作出积极贡献,创元集团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创元集团精心谋划、扎实推进,今年6月30日前已圆满完成主体改革任务。

“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

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中运转更高效

一份记录显示,2021年至2022年,创元集团党委共召开60次党委会,前置研究涉及77个重要改革议题,研究制定了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选聘、外部董事派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创新激励考核评价、创新人才激励等方面多项制度,从全局层面指导各子企业开展改革工作,有效发挥了集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

经过改革,创元集团各级子企业中38家应建董事会企业和15家可建执行董事企业已全部落实到位,应建尽建工作全部完成。同时,创元集团大力推进落实董事会职权取得实效,各级应建企业均已在公司章程中明确了董事会拥有中长期发展决策权、经理层成员选聘权、经理层成员业绩考核权、经理层成员薪酬管理权、职工工资分配管理权和重大财务事项管理权等事项。在此基础上,创元集团已全部实现应建董事会企业董事会成员外大于内。集团配套出台了《派出董事制度》,建立外部董事候选人才库,目前在苏净集团等16家重点企业派驻专职外部董事17人。

“通过改革,集团及各级子企业董事会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上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创元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外部董事以独立于公司经营运作的身份,发挥他们在财务、管理、政策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经营经验以及社会资源,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第三方角度的意见建议和决策参考,有力推动了董事会决策更科学、更高效地落实落地。

破局不仅于此,创元集团还组织研究制定董事会授权制度及清单,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依法明确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授权原则、管理机制、事项范围、权限条件等主要内容,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

创元集团在公司治理机制改革上的持续发力,有力推动了企业运转更高效。

“聚焦主责主业,培育企业上市”

在优化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中实力更强劲

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内容。2021年7月,创元集团出台了《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重点聚焦制造业、类金融业务、酒店服务业、创新载体(产业园)四大业务板块,加快布局氢能、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新型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围绕产业基础再造,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创元集团出台了研发费用视同利润、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超利分享等扶持办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十四五”期间,年均研发投入不少于3亿元,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5%,年均技改投入不少于5亿元,支持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同时,围绕集团主业和产业布局,建立集团产业研究院,进一步提高集团对战略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力,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围绕强链补链,进一步加强产业投资。创元集团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主要供应厂商、应用厂商等进行控股、参股和战略投资,全力打通产业链关键环节。比如,作为先进制造业打造的重点板块,创元集团围绕环保、洁净产业先后收购了吴中固废、盐城淇岸、上海北分、常林环保等环保科技企业,在废弃物处理、环保监测设备等领域延伸布局,与苏净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和产业协同,增强集团在环保洁净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此,创元集团设立了产业投资基金,通过股权基金、并购基金运作,加快强链补链投资布局,推动形成一批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企业集群。

在改革引领下,创元集团以推动优质资产融资上市借力资本市场提升企业发展能级。通过制定企业新三板挂牌和IPO计划,建立上市培育梯队,目前,已打造创元科技和苏轴股份2家上市公司,创元期货、苏州电瓷、创元数码、上海北分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021年苏轴股份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中唯一的苏州地方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促进国有资本优化调整,强化科技创新、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一系列改革‘组合拳’,有效提升了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也使得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创元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沈伟民说。

“以混促改,管理人员能上能下”

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中激发活力

国企改革,重在活力。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创元集团在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方面按下“加速键”,其中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员工市场化招聘、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项制度改革成了“牛鼻子”。

打破“铁饭碗”,真正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在管理人员层面,目前创元集团24家控股企业的经理层成员全部签订聘任协议与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经理层成员肩负年度考核、任期三年“双重”考核任务,将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与管理者薪酬的兑现挂钩,形成强激励硬约束,通过考核的刚性退出,推动经理层成员职务“能上能下”。在普通员工层面,集团各级子企业全面实施员工公开招聘。以2021年为例,集团各级企业累计已发布公开招聘岗位职数853个,新入职员工782人,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了42名管理人员,有10名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

今年起,创元集团陆续在有条件企业试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并拿出一定数量的企业领导岗位开展内部竞聘。就在6月,朱巍受聘成为书香酒店总经理,成为集团子企业中首位完全符合改革标准的职业经理人。改革以来,创元集团先后出台一系列技术人才引进、技能人才培养、经营管理人才选聘的制度,首批选拔18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在12家企业内部挂实职,引进基金投资等专业人才13名。

探索提高中长期激励广度、精度。今年2月,创元科技在市属国企中首家开展限制性股票激励,以5.29元/股的授予价格向本公司任职的公司董事(不含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骨干人员等合计57名激励对象授予390.44万股限制性股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引入社会资本,坚持以混促改。2021年,创元期货和海格电控分别入选了全省第二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参照“科改示范企业”做法实施综合改革试点范围,两项试点均为苏州市首例。作为“混改”试点,创元期货已引进了江苏苏州港集团有限公司等4名新进战略投资者,并实施了骨干员工持股计划,首批员工持股计划授予的参与对象共有77人,合计认购金额9801万元,创元期货也因此成为我省首家按混改政策推出员工持股的国有控股期货公司。同样,在去年下半年,两家客户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携资本入股海格电控,通过资本绑定,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海格电控还推动员工持股,目前已有37名核心技术人员、关键岗位管理人员认购企业股份,认购金额1366万元,构建了核心骨干员工与企业发展相绑定的利益共同体。苏报记者 林琳

标签:
责编:邵佳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