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大秋
为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行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日前,苏州修订了《苏州市政府购买服务实施细则》,自2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新细则首提负面清单,明确6类事项不得作为政府购买服务内容。
4类单位不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
新实施细则规定,购买主体为本市各级国家机关、党的机关、政协机关、民主党派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使用行政编制的群团组织机关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服务的,可作为购买主体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明确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管理且由财政拨款保障的群团组织,不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考虑苏州实际,对尚未分类的事业单位,暂不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待明确分类后再确定其政府购买服务角色定位。
同时,新实施细则对原先的企业法人、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的规定作了微调,明确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且由财政拨款保障的群团组织,不作为承接主体。
为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要求,新实施细则还简化了承接主体条件。
政府购买服务内容被明确分为两大类
新实施细则将政府购买服务内容明确为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及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服务两大类。
为了防止借政府购买服务名义变相用工,将本该由自己直接履职的事务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外包出去,转嫁工作责任等情况的发生,新实施细则首提负面清单,明确6类事项不得作为政府购买服务内容。
这6类事项是:不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服务事项;应当由政府直接履职的事项;政府采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货物和工程,以及将工程和服务打包的项目;融资行为;购买主体的人员招、聘用,以劳务派遣方式用工,以及设置公益性岗位等事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作为政府购买服务内容的事项。
新实施细则还明确规范了政府购买服务必须按照政府采购方式和程序。对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外且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服务采购项目,规定由采购人应根据内控制度自行确定承接主体。
此外,新实施细则强调,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的服务事项,已安排预算的,可以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购买目录分为地区指导性目录和部门指导性目录,财政部门负责制定本级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各部门在本级指导性目录范围内按要求编制本部门指导性目录。
强调绩效和预算管理,购买主体是绩效管理实施主体
新实施细则从资金安排、预算编制、下达实施、预算调整等方面严控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管理;规定政府购买服务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明确政府购买服务不得转包,分包必须按照采购文件约定。
政府购买服务是政府服务提供方式的重大创新,强调从“养人办事”向“花钱买服务、办事不养人”转变,预算管理是创新转变的主要抓手。新实施细则从安排原则、资金安排、预算编制调整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提升了可操作性。
新实施细则还强调购买主体是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管理的实施主体,负责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定期对所购服务实施情况开展绩效评价;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工作,包括对部门政府购买服务整体工作绩效评价和重点项目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