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平江街道居民配合街巷整治,推进古城保护更新
2020-12-15 15:30:00  来源:苏州新闻网  
1
听新闻

苏报记者胡毓菁苏报通讯员严洁孔明

“大力推进古城保护更新,加快实现古城振兴。”近期,按照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脉络,再现历史文化遗存价值和功能的要求,姑苏区启动以丁香巷为试点的“最江南”的吴地水乡特色街巷打造项目。姑苏区平江街道居民面对即将推进的整治工程,积极配合,全力支持,纷纷表示:“打造‘最江南’丁香巷,我们支持!”

自拆阳光房还老街风貌

丁香巷老居民华师傅三代同堂,家里的老房子结构狭长空间小。为了给孙辈有个活动空间,早些年,华师傅在房顶上搭了一个玻璃铝合金结构的阳光房。但是,现代结构的阳光房与周边粉墙黛瓦的古街风貌形成突兀的对比。在本次整治中,这一阳光房被列入了第一批需拆除清理的违法搭建物。

接到平江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二中队执法队员开具的停违通知单后,华师傅几天都没睡着觉。他没有太激烈的反对情绪,更多的却是对拆除阳光房的“不舍得”。执法人员与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做工作,华师傅还是过不去心中那个坎。

家中小辈得知华师傅因为拆阳光房的事“吃不好睡不好”,来到执法二中队想问个“究竟”。二中队队长缪健向他们仔细介绍了丁香巷保护更新的情况,并告知拆除阳光房只是第一步,整个街巷包括华师傅的家在内,修复升级后一定会更加漂亮,最终目的就是让老百姓的居住环境更好。“只要周边环境整体弄得更好,一定支持你们的工作。”小辈们回家与华师傅再次商量后,仅用一周时间就自行拆除了阳光房。

自种绿化区域改造升级

丁香巷全长约360米,平均路宽也就4米左右,最窄的地方只有1米多宽,可用于绿化种植的地方并不多。丁香巷27号门前恰好有一块宽幅路面,周边居民自发在此种植了很多花草。但是,小土坯、泡沫盒等种养方式,明显与即将打造的街巷历史风貌不一致。

自家门前种养的绿化该不该被清理铲除?居民议论纷纷。执法人员向大家解释说,已经成材的花木都会保留,同时,把原先简易材料搭建的小围栏清理掉,经统一设计改造升级成更加符合街巷风貌的绿化围栏和护栏,此外,还要对拆除腾清出来的空间补植绿化,给居民设计一个更加美观的绿化小品。

得知绿化不会被破坏,丁香巷27号周边的居民吃下了“定心丸”。在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开展的两轮前期拆违清理整治中,居民们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主动将可移动的盆栽都移到屋内,还配合拆除了门外占道的水泥围栏、水泥墩、洗衣台等搭建物。

街巷更新不“漏”一户

丁香巷居民柳师傅家庭比较困难,街道作为帮扶,让他租下了丁香巷一处房屋开烟杂店,作为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得知丁香巷整治的消息,柳师傅有些抵触情绪,不太愿意进行改造。

为了保证前期整治行动的按时推进,城管执法队员沈佳琦上门和柳师傅进行了一次长谈,并宣传动员柳师傅参与支持街巷保护更新行动。通过长谈沟通,柳师傅了解到这次丁香巷的街巷更新升级不是“小修小补”,而是通过执法大队多轮整治、设计团队调研摸底、街道反复会审方案,打造真正体现吴地特色的街巷。

“街巷更新不‘漏’一户。”很快,柳师傅不仅配合拆除了老旧的伸缩雨棚,还自己叫来工人,把金属卷帘门改成了仿古的塞板门。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